2021年7月30日
股市喜怒無常 理財納入年金
7月29日,周四。港股連彈兩天,恒指累漲1228點,升幅近半成,收復早前三連跌損失的一半,「七翻艇」總算不至於一沉到底。常言道,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內地監管風暴在中港股市掀起巨浪,外資爭相撤離,惟美國散戶無懼接飛刀,基金沽貨此輩接貨,趁中概股落難抄底大不乏人。從買賣資料看,不少老散於港股兩連升前入市,極可能食到這次反彈。
研究機構Vanda數據顯示,截至本周一,美國散戶仍未見有何異動,但中港股市恐慌情緒進一步蔓延,包括阿里巴巴(09988)美國掛牌股票在內的多隻中概股,周二齊齊打入散戶積極買入的六大股票名單,時間上剛好發生於恒指三日累瀉二千六百餘點之後。老畢昨天說戴頭盔博反彈太磨人,可是逆勢操作又能抓對時點,不得不說句抵人賺錢。
短炒只爭朝夕,長線投資卻講求細水長流,有所謂slow and steady wins the race。時間、複利這些東西講多嫌譖,惟若把前面那句話的slow字改成fast,威力不問可知。從這點着眼,美國人非常幸運且得天獨厚,金融海嘯結束以來,股市steady與fast兩者兼備。
Steady and fast?
從【圖】可見,2009年至今,標普500指數13年裏非但升足12年,當中多達10年錄得雙位數回報(假設2021年漲幅能保持至年底)。唯一下跌的只有2018年,但虧損僅4個巴仙,對大局並無影響。換句話說,美股13年間年均增長約16%,compound下去條數認真襟計。
睇平均數可以「呃晒」,風雨同路買入持有唔係講咁易,回報以外,當然不能忽略波動。以標指為準,美股過去十年合共七次頂至底跌逾10%,惟大體上維持時間甚短,新冠股災亦不過一個月貨仔,因錯過了追唔番而後悔的例子很多,日子久了,股民心態也會隨之改變,末日論任何時候都有市場,但從心底裏相信的人只怕愈來愈少。
股民總是記近不記遠,經過十多年steady and fast後,還有多少人記得對上十年美股到底怎麼一番光景?讓我告訴大家,從2000至2008年,標指累挫28%,也就是9年本金虧損近三分一,當中4年即近半錄得跌幅,包括科網爆煲及金融海嘯兩度「腰斬」。這番對比說明,股市周期何時開始、何時結束,要到事後才一清二楚,沒有2000至2008年令人氣餒的表現,就沒有2009至2021年的風光。
執筆時剛巧收到積金評級(MPF Ratings)的最新報告,該公司預測,強積金體系7月總投資虧損約380億元,相當於每名成員平均損失約8400元,為今年最大單月投資虧損。積金評級估算,若計入7月預測數字,強積金總資產將從創紀錄的1.221萬億元,下降至約1.187萬億元,每名成員平均賬戶結餘預計由268866元降至261000元,虧損最大源頭乃恒指在7月最後一周暴跌及其對中港股市的影響。
周期起落無從估計
股市有周期,人生何嘗不然。對處於財富累積早期的年輕人來說,以平均成本法供款是最主要的途徑,偶爾發生股災應當做漫漫投資路上的恩賜。然而,對臨近退休一輩而言,大熊市一旦於終點在望時降臨,許多人生目標和部署都會被打亂,無奈先苦後甜抑或先甜後苦不由個人意志操控,回報序列風險(sequence-of-returns risk)難以轉移只能接受。
助打工仔長遠規劃
老畢想說的是,規劃退休一類長線投資,各類資產的歷史回報皆不宜視作理所當然,應盤算的反而是,資金以相同年期滾存,經波動性調整後,股票相對年金(annuities)等保守理財工具是否統計顯示般理想。不同地區、市場自然會影響計算,惟至少在方向上應踏出這一步,結果可能令你大感意外。
政府近年積極推廣年金,但宣傳重點對準銀髮一族,年輕人對此未必有太多認識。強積金目前只有股、債、保證基金等投資選項,從協助打工仔長遠規劃着眼,擴大範圍納入年金,是否值得考慮?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