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61470201
5月18日,北約為芬蘭和瑞典申請加入舉行儀式。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與兩國駐北約大使。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戰爭持續的同時,北歐國家芬蘭和瑞典都決定申請加入北約。如果成功,北約成員國將從30個增加到32個。
在兩國宣佈申請後,芬蘭總統和瑞典首相將在5月19日訪問美國會晤拜登總統。這被視為美國對兩國加入北約申請的高度支持與重視。
而在中國方面,對芬蘭決定加入北約,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5月16日表示,中芬關係一直十分友好,「芬蘭申請加入北約當然會給中芬關係帶來新的因素。」
北約,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簡稱。這個軍事聯盟的成員包括美國、加拿大和20多個歐洲國家,與中國不僅沒有任何邊界接壤,而且都隔著遙遠的距離。
但中國對北約擴大成員國極為關注;而北約也對中國的經濟和軍事實力心存戒備。箇中原因是什麼?
中國與北約的新矛盾
烏克蘭戰爭開始後,北約成員國向基輔提供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武器,從導彈到坦克和重型火炮,幫助其抗擊俄軍。
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問題上,中國雖然沒有公開表示支持,但也沒有公開表示譴責。無論是在聯合國安理會譴責俄羅斯的決議表決中投棄權票,還是在國內由官方掌控的輿論中,中國對俄羅斯的立場可謂「同情加理解」,但對北約則公開提出尖銳批評。
4月11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針對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批評中國不願公開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動斥責北約:「罔顧事實,顛倒黑白,不斷對中方進行無端指責和抹黑攻擊,妄議中國對外政策,鼓噪『中國威脅論』。」
趙立堅還承認北約「近期更對中方施加脅迫」,而中國多次向北約方面提出「嚴正交涉」。
中國公開指責北約
- 是冷戰產物
- 是美國謀求霸權的工具
- 鼓吹新冷戰
- 明明是北大西洋的軍事組織,近年來卻跑到亞太地區耀武揚威,挑動矛盾
中國與北約的舊恩怨
1999年,中國抗議美國轟炸駐南斯拉夫大使館。
隨著北約提出中國威脅警告,中國與北約矛盾公開化,中國媒體也開始高調報道「北約轟炸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事件。
1999年5月8日,在北約空襲前南斯拉夫聯盟共和國的行動中,美國隱形轟炸機發射五顆導彈,擊中了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導致三人死亡,數十人受傷,中國大使館嚴重損毀。
中國國內當時爆發大規模的反美遊行示威,美國駐華大使館遭到抗議者的圍攻。事後,美國對」誤炸「中國大使館表示道歉,並做出賠償,而中國也賠償了美國駐華使館的損失。
1999年北約「誤炸」中國駐南聯盟使館之際,正是中國爭取美國支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關鍵時期。同年11月,中美簽署了關於中國加入世貿阻止的雙邊協議,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的被炸顯然並沒有成為中國當年尋求和美國全面合作的障礙。
中國與北約關係回顧
從時間上來看,中國和北約都成立於1949年。兩者之間的關係也可以上溯到70年前。
從1950年代初爆發的朝鮮戰爭、到後來的第一次台灣海峽危機,再到中國與蘇聯結盟,北約一直視中國為對手。
北約與中國關係緩和始於1960年代中國與蘇聯交惡,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問中國後,中國作為從東面牽制蘇聯的國家成為北約支持的盟友。
而中國方面,則從自身利益考量,認為北約有加強力量的必要。據美國國務院歷史檔案文件記載,從1972年開始,中國做出了「積極的外交努力,勸說西歐領導人加強北約」。
1999年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後,中國與北約之間建立了正式的接觸機制。
2007年5月,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姜瑜曾表示,中國與北約恢復和開展了一些不同層次、形式多樣的接觸與交往。2007年5月4日,中國外交部軍控司司長張炎訪問北約總部,同北約進行首次防擴散對話。官方報道稱「雙方認為,對話取得了積極成效,達到了促進了解、增進互信的目的。」
2020年7月,中國與北約進行了第九次政治磋商。
2021年6月,北約成員國在公報中首次把中國列為安全威脅,提到中國「公開的野心與過分自信的行為,對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聯盟安全相關領域構成了系統性的挑戰。」公報稱中國正在快速擴張核軍備,在軍事現代化進程中信息「不透明」,以及與俄羅斯展開軍事合作。
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在此前接受採訪時堅稱,目前的國際局勢並非新冷戰,北約也未將中國視為敵手、敵人,但他重申,中國對聯盟的安全構成威脅,而且「中國並不共享我們的價值觀」。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中國與北約關係再次緊張。中國重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事件,稱「中國人民永遠不會忘記北約這一野蠻暴行,絶不允許歷史悲劇重演」。
「亞太版北約」:中國真正的擔心?
中國外交部幾位發言人多次警告:北約已經搞亂了歐洲,不要再企圖搞亂亞洲,搞亂全世界。
今年3月中國人大政協兩會期間,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說,美國「印太戰略」的真正目的是企圖搞印太版的「北約」。
,
2021年9月,中國外長王毅與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視頻會面時表示:中國過去不是、今後也不會是北約的對手。
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5月初在一次演講中批評說:美國不斷在中國家門口「秀肌肉」,拼湊各種反華小圈子,甚至在台灣問題上大做文章、試探紅線,這不是亞太版「北約東擴」又是什麼?如任其發展,後果不堪設想,最終會把亞太推入火坑。
上周,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與希臘外長通電話時又一次警告說,中國反對一些勢力以烏克蘭危機為由,鼓吹北約進一步向亞太拓展。他說:試圖打造「亞太版北約」只會給地區安全帶來嚴重傷害。
在觀察人士看來,中國在「北約東擴」問題上對俄羅斯的軍事行動表示理解,實際上是為中國在亞洲地區應對美國的圍堵鋪墊基礎。
美國「印太戰略」
要理解中國指責美國打造」亞太版北約「的說法,可以從兩個名詞說起:AUKUS和Quad。
2021年9月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三國宣佈簽署一項歷史性的安全協議「AUKUS」(三國名字縮寫組成),分享先進的防衛技術及情報。此舉被認為旨在對抗中國。
通過該協議,美國將幫助澳洲首次建造核動力潛艇。協議還涵蓋人工智能、量子技術和網絡安全合作。協議強調澳洲將建造的只是核動力潛艇,而非發展核武器。
這是數十年來這三個國家之間達成的最重量級的防衛伙伴機制。
而所謂Quad,則是由日本、美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參加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這一對話機制早在2007年由日本倡議,期間曾因澳大利亞退出而暫停。從2017年開始,隨著中、美貿易關係緊張,四方安全對話重新受到重視。
2022年2月,美國拜登政府公布首份「印太戰略」,共有十大計劃,其中包括:主導印太的經濟構架、提升威懾力、加強東協(東盟)的團結、支持印度的持續崛起與區域領導地位、夯實四方安全對話機制(Quad)、擴大對日韓合作等。
5月12日,拜登在白宮會見了東盟領導人,而緊接著在本周5月20日,他將展開上任一年多以來的首次亞洲之行,訪問韓國和日本。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