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6日 星期二

陸文: 看不透宜唞暑 逐浪弄潮代價高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3196681/%E7%9C%8B%E4%B8%8D%E9%80%8F%E5%AE%9C%E5%94%9E%E6%9A%91+%E9%80%90%E6%B5%AA%E5%BC%84%E6%BD%AE%E4%BB%A3%E5%83%B9%E9%AB%98

 

全球投資市場面對太多不確定性,目前是筆者較看不透的時段。內地持續受累抗疫清零及內房危機,財富收縮以至青年就業困難,加上來自外圍不友善的政經圍堵衝擊,對資金流向及營運環境十分不利,本港亦面對資金流出帶來加息壓力,中央穩經濟措施也承受較明顯考驗。

此外,歐美各國正在加息抗通脹,長短債息倒掛帶來經濟衰退及滯脹風險,樂觀者期待經濟在一段較長調整期後可軟着陸,但也有機會走向衰退,為十多年量化寬鬆付出代價。無論行業罷工對生活及供應鏈的影響,企業為即將來臨的衰退作預防性緊縮,高通脹年內難紓緩,以至俄烏局勢對全球能源和食品供應帶來困擾,債務危機正衝擊財困企業及新興市場。

持盈保泰暫離場

雖然中港股市看似處於較合理水平運行,但中短線好淡變數何其多,目前宜守不宜攻。或許面對窗外驕陽似火,不妨「唞一唞」,因一年之中,大市有七八成時間皆炒上落,待不確定性減退、值博率較高時才再入市,較具勝算。

大市踏入下半年,每日成交均相對淡靜,日升日跌的短線炒作成主導,反映後市缺乏方向,恒指除了7月上旬急挫逾千點後反彈,目前正在「陰乾」中回調,未來一段時間料乾升乾跌,善用好淡倉衍生工具買賣尚有可為,個股投資難度大、回報低,無意逐浪者或可選擇唞一唞。相對強勢的板塊及個股,多被視為短期資金避難所,或炒反彈。另外,上半年業績盈喜盈警股亦可留意,只是好壞消息大多已反映,容易出現好消息沽貨或壞消息低吸的逆向操作。

死亡交叉重現 恒指下望19800

目前不少股份沽售太遲,高位不止蝕落得進退失據,但入貨為時尚早。全球好淡因素待明朗化,保守者不妨將閒資泊入收息工具,包括作一、兩年的中長期存款保值,待另一個上升周期來臨時,有充裕資金入市。目前利率趨升,相較過往零息甚至負息環境已有改善,比起在缺乏方向下入市炒作更為上算,投資策略要適時持盈保泰。

港股技術走勢正處低位防守格局,恒指自6月底高見22449點後回調,後市樂觀看在19000至20000點有支持,構成一段中線橫行上落區。踏入7月份一如預期未見「大翻身」,月內高低波幅約2000點,期內成交縮減,上周低位反彈亦未有成交配合,令短期持續尋底機會較大,極可能下試19800至20000點,即4月、5月份的支持位。上周恒指回補5月底的上升裂口後稍回勇,顯示年內大市頻密回補升跌裂口。

值得留意的是,上周10天線已跌穿50天,呈死亡交叉。今年2月底恒指現「死叉」後,再急挫超過5000點,錄得今年新低18235點。目前暫未有負面元素浮現,特別是上半年拖累大市的科技指數維持偏穩局面,代表傳統經濟的板塊表現遜於新經濟科技板塊,疫情及內房帶來的負面壓力難消。

跌市收集強勢股

從大市宏觀格局分析,暫以調整鞏固為主軸,不過個股板塊榮辱互見,輪動短炒活動頻密,在大市缺乏明確趨向下,急跌才值得博反彈,強勢股亦反覆回升,宜吸勿高追;不少弱勢板塊博反彈宜見好即收,一眾非貼市人士或許是去唞暑為佳,否則跌市收集強勢股才有勝算。最近大市交投在千億元以下,短線無大作為,靜待支持區確立後才安心入市。

7月份港股之所以有較明顯回調,離不開內房財務危機蔓延,樓市出現爛尾樓令業主拒供,進一步使置業者卻步;發展商銷售放緩,資金鏈更易斷裂,內銀的呆壞賬壓力也隨之增加,樓市相關的建材商亦有不少因「收數難」而要倒閉,連同佔內地GDP高達三成的樓市,近五成GDP產業受不同程度的影響。中央各部委或致力透過成立為「爛尾樓」作交樓保證的基金、鼓勵房企併購、內銀承擔社會責任的融資安排等解困。過往長期依賴樓市帶動經濟擴張已透支,遲早是要償還,下半年內房調整風險持續,令內地經濟只能依賴基建及個別主要產業如汽車及環保電企等,而恒指之前的上落區間亦由20500至22500點,下調底部到19800點。

科企旅遊及教育板塊尋寶

近年拖累中港股市的因素,包括內地加強科企監管,打破壟斷及防止無序擴張,另整頓不良手法經營及集資的教育板塊,而抗疫維持「動態清零」令供應鏈及旅遊業不振。上述產業中,部分下半年營運環境或有改善,可為經濟維穩出一分力,亦吸引部分資金流入短線炒作,不少涉及超賣及估值修補,只是產業經營大氣候難復以往的好日子,能重現新一輪升浪的股份預料有限。

科企整改後,手遊新版號逐步獲批,螞蟻集團業務重整及滴滴出行完成調查罰款,為稍後重啟上市程序作準備,對科企板塊是較正面的刺激,無疑部分外資主要股東減持拖慢板塊復甦。教育行業在嚴格規管下,亦有個別以提升職業專科質素及網購轉型創造新營運價值,但最終能成功者有限,留待市場洗禮。

內地抗疫料維持合理清零,如早前上海封城事件重現機會大減,大省市經濟活動逐步復甦,內需動力回升,留意部分省市正透過出售旅遊景點收益集資應付財務壓力,這將為旅遊業帶來新商機,隨着疫情逐步消退,中線發展空間不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