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2日 星期五

畢老林: 三五七年的熊市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3194138/%E4%B8%89%E4%BA%94%E4%B8%83%E5%B9%B4%E7%9A%84%E7%86%8A%E5%B8%82

7月21日,周四。這段日子,分析員都在評估通脹、衰退如何影響貨幣政策,推論資產價格短期走勢之餘,不忘猜測股市何時熊去牛來。然而,牛熊涉及相對漫長的周期,投資者着眼點卻往往落在短時間內的得失,只想知道見底未、買得未,甚少從長線角度「耐心」理解熊市,在不同情景中汲取可能終生受用的投資教訓。這些都得通過實際參與才可歸納出經驗,老畢個人投資長短皆有,正好跟大家分享一些真實感受。

早前談過在下如何自作聰明,試圖搶先一步押注通脹見頂,過快逆勢而行,換來的是現眼報,虧損即時兌現。諗住「細骰」唔對換「大骰」,押注受惠通脹概念的能源股,結果賬面厚利十個八個交易日蒸發殆盡,心理上的挫敗感較金錢上的盈虧更難承受。熊市沒有真正贏家,識買識走談何容易,與牛市瞌埋眼買指數基金也能小回大漲,駕馭難度自然無法相提並論。

上述種種只是短線操作的體會,長線投資又如何?今天看了呂梓毅兄大作〈從美股熊及儲局收水看後市發展〉,從近百年來多次熊市探討美股現況,文內大量數據極具參考性,值得讀者細味。然而,問題又回到原點,論者只能根據歷史軌跡結合眼前狀況,推論後市的可能路向,長熊、短熊、衰退熊、非衰退熊,哪個情景最切合當前形勢,頂多只能說出一個概率,不可能蓋棺論定。可是,呂兄提及此次熊市比對近百年平均值,在調整時間和幅度上恐怕都尚未足夠,勾起了老畢於長線投資方面的一些回憶。

兩途徑帶來痛楚

單憑平均值無法展現不同熊市的特色,但這番對比突顯了非常重要的一點,那就是熊市可以通過兩個途徑為投資者帶來痛楚:一、金錢虧損;二、時間損失。股市大跌無疑是痛苦的主要來源,惟長痛不如短痛,歷時三五七年的漫長熊市,往往比深度調整卻較快結束的股災更令人懊惱。

老畢對長熊最深刻的體驗並非來自股市,恰好相反,正因揀錯資產而無法忘懷。十二三年前,在下要為長線投資做一個抉擇,在美股相關基金與黃金相關基金之間二選其一,然後以定期定額方式持續買進。那個時段,我最常看的財經網站是Zero Hedge,受其悲觀言論影響,對黃金有種莫名其妙的信念,未經深思熟慮便選擇了金。

時間上,開始供款適逢金融海嘯度過了最壞時刻,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歐債危機接踵而來,黃金其時仍能發揮避險功能,金市在投資計劃執行頭一兩年有聲有色,基金價位水漲船高。然而,好景維持不了多久,金價於2011年升穿千九美元後觸頂,隨即進入一輪長達5年的熊市,跌至近千美元始見底。猶記得,那時每次收到基金公司的資產結單,老畢總是眉頭大皺,期間美股一漲再漲,心裏當然不是味兒,卻又不甘心止蝕棄守,心灰之下決定躺平,不抱希望款仍照供。

金價於低位徘徊多年後回升,老畢經10年累積下來的單位終於一次過浮上水面,基於個人對金的看法大異當年,眼見有利可圖,2020年底清倉離場結束長跑。這裏談論的並非不同資產類別的投資價值,只想說明every dog has its day,周期不斷循環,令人失望如黃金,給它足夠時間也可守得雲開。

投資者其實都經歷過熊市,惟大都記近不記遠,2020年新冠疫禍觸發的股災,標普500指數頂至底急挫34%,短短23個交易日便完成,為近百年來最快結束的熊市。此劫不僅來去如風,美股且在見底半年內重上歷史高位,由低點上升一倍亦僅用上15個月。

對多數人而言,這大概就是他們心目中的熊市playbook。然而,從【表】可見,二戰以來,幾次漫長熊市來回走一趟(頂至底後重上峰值),平均歷時55個月,即超過四年半,當中科網爆煲引發的那次,一來一回更長達79個月,頭尾接近7年!

儲貨心態買入

熊市長短不一深淺有別,投資永無包賺這回事,惟證諸美股歷史,新的牛市最終都會誕生,長線真正需要的實乃兩大特質,一為耐性,二為抗衡恐懼的心理質素,以儲貨心態保持買入信心,這恐怕才是最難的。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