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外派員上半年來港大跌12%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headline/article/3190240/%E5%A4%96%E6%B4%BE%E5%93%A1%E4%B8%8A%E5%8D%8A%E5%B9%B4%E4%BE%86%E6%B8%AF%E5%A4%A7%E8%B7%8C12+

香港相對嚴格的防疫措施影響外地人才來港意欲,而近月相關政策有所放寬,根據入境處一般就業政策數據顯示,6月外地人才工作簽證獲批數字按月回升逾一成至1233人,惟以上半年合計數字為5701人,比去年同期6471人跌11.9%。

較2018年同期勁挫72%

外派員近年來港數字明顯下降,與疫情及社會事件發生前的2018年相比,今年上半年較2018年同期勁挫近72%。

有獵頭顧問指出,短期內若政府繼續放寬防疫政策,來港工作外地專才有望回升,長期而言,隨着本港經濟與內地進一步融合,市場需要更多與中國連繫或具普通話語言能力的專才。有經濟師擔心,跨國企業縮小本地業務的人手規模,或會阻礙企業在港投資以及員工本地消費,更深層效應則會削弱國際連繫角色及競爭力,長遠衝擊經濟增長動力。

按行業分類,6月金融服務業獲批簽證數字為274人,按月升約45%,上半年較去年同期跌2.7%;商業和貿易6月獲批數字為165人,按月增約29%,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仍跌11.8%。獵頭公司華德士(Robert Walters)華南和香港金融服務區域總監John Mullally表示,近期政府放寬防疫政策,是朝着正確方向前進,但世界大多數地區已轉向與病毒共存,經歷過在這樣的條件下生活的外地人士或不願回到受限的環境。

星洲搶金融人才響警號

他解釋,金融服務行業的海外員工比例較多,其淨資產和收入高,有能力到別處開展生活,現時其他主要金融城市的專業人士已不像4年前那樣熱中於香港的就業機會。Mullally透露,有客戶在港招聘職位,但若人選想駐守新加坡亦可作安排,形容上述情況非常罕見,對香港響起警號,假設相關事件發生得愈頻繁,企業有機會直接把職位設於新加坡。香港的資本市場及管理資產規模大,估計新加坡中短期內無法趕上或超過香港,惟香港不能認為是理所當然,因這些變化可以出現急速發展。

法國外貿銀行亞太區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稱,跨國公司駐港業務會帶來其他投資,外地人才在港可推動稅收及消費,長遠經濟影響則須視乎會否由短暫變為長期現象。倘部分業務遷移,連帶客戶及相關服務均離開香港,將會削弱區內連繫角色。加上科技或技術行業外國人才減少,亦會拖累行業發展及競爭力。

對於長期形勢,Mullally強調,在新冠爆發前外國人才已開始離港,疫情正加速此現象。因金融服務業變得更加整合和依賴中國市場,大多數西方人不會說普通話,而且許多對商業文化的了解和人脈網絡不如土生土長的中國人,故內地企業和當地人才來港的趨勢將會持續。

料內地人南下填補趨勢增

吳卓殷說,香港期望是要繼續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還是變成內地的離岸中心。雖然中國經濟體龐大,但增速放緩,香港須考慮是否捨棄其他機遇,例如人口紅利及經濟增長加快的東盟國家。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承認,香港仍具吸引力,未來大灣區發展會帶來很多商業機會,如果香港可正常出行及與內地通關,以及中國亦重新對世界開放,屆時外地人才工作簽證則有望回到2018年水平,但可能需時數以年計。

李兆波補充,疫情下人才市場有洗牌效應,而其他國家或地區已經開放近半年,香港依然不主動出招,外籍人才會覺得政府採取漠不關心的態度。他促請政府積極正視人才流失問題,準確掌握規模及行業數據,並進行分析,才能對症下藥,為相關行業提供稅務優惠,吸引人才回流。

採訪、撰文:王舒婷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