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8日 星期一

高天佑 : 中國人愈來愈有錢

 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6%B0%E8%81%9E%E9%BB%9E%E8%A9%95-%E4%B8%AD%E5%9C%8B%E4%BA%BA%E6%84%88%E4%BE%86%E6%84%88%E6%9C%89%E9%8C%A2-194600441.html

有些經濟現象乍看跟直觀感覺相矛盾,似乎令人難以置信,卻不代表它並非事實。舉例說,若有人告訴你,艱苦抗疫超過兩年半之後,「中國人變得愈來愈有錢了」,你會相信嗎?估計很多人都會半信半疑,但這句話乃事實(至少屬事實之一部分),問題只在於「中國人」所指的到底是哪些人,以及如何界定「有錢」。然而,人民太「有錢」對於整體經濟不一定是好事,這亦關乎另一看似矛盾的經濟規律。

據人民銀行最新公布,上半年內地人民幣存款增加18.8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升幅按年多4.77萬億元;其中,住戶存款(個人及聯名戶口、非企業或機構性質,主要包括活期及定期存款)增10.33萬億元,漲幅較去年同期多出2.88萬億元,總額達到113.79萬億元。作為比較,在疫情之前的2018年上半年及2019年上半年,內地住戶存款分別增加4.26萬億元及6.82萬億元。

銀行存款上半年添10萬億破頂

換句話說,今年上半年,內地老百姓新存進銀行戶口的款項多達10萬億元,不但創歷來新高,更較2018年同期增逾142%。若把10萬億元除以中國約10億成年人口,相當於平均每人的戶口在半年間進賬約1萬元。由此角度看,「中國人愈來愈有錢」怎麼不會是事實?

實際上,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儘管放緩,實質增長率(Real GDP Growth)仍有2.5%,計及通脹後的名義增長率(Nominal GDP Growth)更接近5%。與此同時,內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在同期錄得4.5%升幅,達到15560元。因此,按官方數據,內地老百姓今年上半年收入增長勢頭不俗,進一步印證「中國人愈來愈有錢」,亦能局部解釋住戶新增存款為何「水浸」。

但另一邊廂,不少人可能覺得上述增長數據不符合直觀感覺,事關疫情爆發至今逾兩年半,中國大小省市諸多封控措施,經濟新聞充斥執笠、裁員、失業、樓價下跌,以至近日發酵的「集體停貸」等負面消息。不過,情緒與感覺從來都是「相對論」,眼下內地經濟氣氛悲觀,主要因為跟以往高速增長相比,出現很大落差,惟不一定代表整體經濟已陷入衰退。所謂「爛船三斤釘」,中國經濟至少「製造業出口」這頭馬車依然強勁,上半年出口貨額按年增長13.2%。

此外,又有些人可能會質疑中國官方數據「有水份」,但現代經濟環環相扣,縱使不排除個別統計數字存在「美圖」或「季節性調整」效果,卻總不太可能大幅度地扭曲某些數據,否則長期而言,很難自圓其說。例如出口數字可跟別國進口數據互相參照,而上文提到內地上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為15560元,若除以6個月,相當於每人月入中位數為2593元,這數字其實絕不算誇張。

講到底,不論從「收入」或「存款」角度看,形容中國人「愈來愈有錢」皆符合事實。但值得留意,正所謂「我和Elon Musk合計身家萬幾億元」、「我和姚明平均身高190cm」,「大數」有時未能充分反映現實之細節,同時須注意收入及財富分布是否「雨露均沾」,尤其是底層人民會否「貧者愈貧」;就像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兩年前透露,「中國6億人月入不足1000元」,這組資料倘非來自總理口中,恐怕很難從任何「大數」看出端倪。

經濟或跌入「節儉悖論」陷阱

另方面,居民「存款」愈來愈多,對於整體經濟亦不一定是好事。英國經濟學宗師凱恩斯曾經提出著名的「節儉悖論」(The paradox of thrift),即任何一個人知慳識儉,通常有助於積累財富,但當社會上人人都「慳錢」至上,就反而會令經濟因需求疲弱而停滯不前。中國人儲蓄率向來冠絕全球主要經濟體,長期高於40%,即會把超過四成可支配收入存起來;相反美國人出名「不愛儲錢」,儲蓄率不足20%。這除了關乎中國人「勤儉興家」傳統價值觀,亦由於內地的失業救助、醫療保險、養老保障等「安全網」制度相對未完善,老百姓須盡量「儲多個錢」傍身,準備應急。

在人民銀行公布最新存款數據後,內地媒體紛紛探討「為什麼國人更愛存錢了?」論者普遍認為,疫情下,民眾及企業看不清經濟前景,加上隨時實施「封區」、「封城」,影響收入,所以大多數人比以往更重視「積穀防饑」,同時不太敢於消費、投資、買樓、創業或生育下一代。內地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下滑0.7%,全國餐飲業收入更顯著下跌7.7%,即使5至6月份多地放寬防疫限制措施後,亦未出現預期中的「報復性消費」,這正反映中國經濟可能跌入凱恩斯所講的「節儉悖論」陷阱。

當然,從「救市」角度看,中國人儲蓄率偏高亦代表「家底」甚厚,絕對屬於好事,一來顯示韌性夠強,二來這意味只要能重振民眾對前景的信心,他們整體上將有巨量「儲備彈藥」可用於消費或投資,隨時為經濟帶來強勁爆炸力,現在可能只欠一個訊號或導火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