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 中國在很大程度上逃過了影響其他主要經濟體的嚴重消費者通脹,但隨著豬肉價格上漲,這種情況可能開始改變。
政府已經著手控制豬肉市場,其主要肉食品的成本如果上漲,可能會使通脹超過目標,並使刺激經濟增長的努力更加複雜。大連生豬期貨價格升至一年來的最高水平,肉類躉售價格處於六個月高位。
疫情以及隨後的俄烏戰爭導致從銅到煤炭的原材料短缺,北京一年多來一直試圖壓低大宗商品價格。豬肉價格的上漲似乎是一個新的豬週期的開始,這通常持續三到四年。高盛估計,它可能推動消費者價格的增幅高於中國央行3%的目標。
以下的圖表解釋了豬肉價格上漲以及它們如何影響通脹前景。
由於先前致命的非洲豬瘟在全國範圍內爆發,豬肉價格在2019年飆升至歷史新高,官員們近年來在試圖控制豬肉市場方面擁有豐富的經驗。他們可以試圖直接與豬農一起管理生豬數量,鼓勵銀行向豬農提供貸款,並釋出豬肉儲備。但是,他們要抗衡的力量是強大的。
「市場總是在自我強化,」諮詢公司Bric Agriculture Group的研究主管Lin Guofa說。大家都認為價格會上漲時,他們往往會囤積,情況可能會失控。但一旦預期逆轉,價格也會進一步下跌。
政府的防疫限制既衝擊了經濟,也令家庭預算承壓,豬肉價格變貴顯然是雪上加霜。除了直接影響之外,豬肉在中國CPI籃子食品類別中權重最大,其價格上漲的影響因而更加放大。
截至5月份,CPI籃子中的豬肉價格仍低於一年前。若非如此,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本應上漲2.4%,而不是2.1%,但隨著價格繼續上漲,這種影響可能會逆轉。
繼其他經濟學家之後,高盛在上週的一份報告也預測,豬肉價格可能會推動消費者價格的增幅在今年下半年高於中國央行3%的目標,從而使該央行更難繼續維持寬鬆的政策而不承受通脹失控的風險。
就像任何其他大宗商品一樣,豬肉價格的主要驅動力是供需關係。核心問題是:去年豬肉價格暴跌,因此母豬遭到淘汰的情況更嚴重。
母豬數量從去年第三季度末到3月底一直在下降,隨著孕育、生長到出欄大約需要10個月,如今豬肉的短缺開始變得明顯。上海和其他地方先前的封控迫使消費者不能出門,如今封控結束、中國經濟復甦,這個情況尤其如此。
飼料成本是影響生豬數量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目前也是一個引起關注的問題。豬糧比(生豬與玉米價格的比率)受到密切關注,較低的數字意味著豬農從每頭生豬賺取的利潤較少,因此不太願意增產。
根據中信證券的數據,盈虧平衡點是生豬價格大約是玉米(關鍵飼料)價格的六倍。但截至4月份,豬糧比已連續四個月低於該水平,隨著全球農作物價格飛漲,3月份更跌至至少兩年以來的最低水平。最近的生豬價格上漲是否能夠彌補飼料成本的飆升並鼓勵豬農增產還有待觀察。
自3月以來,政府一直在收儲凍豬肉,當時低於正常水平的豬糧比意味著豬農的損失擴大。
但隨著市場復甦,收儲越來越難吸引賣家。政府計劃在6月份購買16萬噸,但實際收儲量微乎其微,這表明市場預期豬肉價格看漲而惜售。
原文標題
China’s Reprieve From Global Inflation Threatened by Pork Prices
More stories like this are available on bloomberg.com
©2022 Bloomberg L.P.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