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hkej.com/wm/article/id/2852257
2021年7月14日
市場分析
踏入下半年後,挑戰和機遇並存。在強勁的盈利增長、具吸引力的估值以及寬鬆政策支持下,股市仍有上行空間。與此同時,預計下半年有關美國聯儲局、通脹以及中國方面的風險不時會引發市場震盪。
亞洲通脹依然可控
最大的風險在於聯儲局轉向鷹派。聯儲局有可能比此前市場預期的更早加息,以及更早退出資產購買計劃。可能在明年初會開始縮減購債,至2023年才開始加息。
通脹也是一大風險因素。消費物價指數飆升令投資者擔心通脹失控,下半年此一疑慮仍將持續。然而,投資者不必恐慌。4月份以來物價跳漲,主要是由於在經濟快速重啟之際企業一時庫存不足,導致供需暫時失衡。
通脹持續高於3%的可能性不大。隨着時間推移,近期消費者價格飆升勢頭應該會逐漸消退。不過,美國財政刺激加上聯儲局採用「平均通脹目標」新框架,意味美國通脹最終將落在2%至2.5%區間,高於疫情前1.5%至2.0%的水平。亞洲通脹也應依然可控,各國央行可能不會太在意通脹暫時性飆升。
中國經濟復甦勢頭有所減緩。繼上半年強勁增長後,下半年由於被壓抑的需求消退、房地產政策收緊、原材料價格飆升令企業利潤率受到擠壓等因素,經濟可能面臨一定的壓力,但仍有望達到5%至6%的穩健水平。
中國及日本市場具吸引力
至2022年,我們認為亞洲企業盈利將比疫情前的水平高50%左右,而該地區股市目前較全球市場低35%,中國和日本尤其具吸引力。
MSCI中國指數較2月份高點回跌約17%,為投資者帶來了逢低買入的機會。中國的能源、材料和金融板塊很可能將從經濟重啟中受惠。擁有強勁資產負債表和現金流的互聯網領軍企業,目前其股價相較美國同類企業有大幅折讓。
今年MSCI日本指數較全球指數低兩個百分點。但隨着日本加快疫苗接種且經濟更可持續地重啟,該市場有望出現反彈。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計,未來6年亞洲GDP年增長率應在6%左右;至2025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將超過除美國以外的G7國家總和。
亞洲各國政府紛紛重塑經濟格局,打造更加綠色的未來。我們預計至2025年,中國的碳中和目標很可能將帶動光伏裝機容量增長兩倍,風能裝機容量增長40%,電動車產量增長5倍。與此同時,全球能源轉型目前僅完成了約10%。發達經濟體要實現淨零排放目標,其主要供應鏈(從重要的礦石原料、光伏玻璃到電池等)都將與亞洲和中國有關。
此外,東南亞新經濟、中國數碼經濟、全球5G部署和數碼訂閱等其他領域也是頗有前景的主題,可考慮長線布局。
為波動市做好準備
為對沖通脹,投資者可考慮定價能力較強(或能夠將上升的成本轉嫁)的股票。其他選項還包括短期債券(受長期孳息率上升影響較小)、私募市場基建資產及大宗商品寬基指數。
為防範市場風險,投資者可分散配置於金融和醫療保健等較具防禦性的板塊。隨着債券和股票之間愈發呈現正相關性,布局於對沖基金是建立市場持倉的另一防禦性方式。這類資產受全球市場的影響往往較小,並受惠於對風險管理與緩解下行風險的高度重視。投資者也可考慮通過期權和結構性投資以降低下行風險。
總括而言,投資者應保持投資、多元化配置,並為市場上行做好準備。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