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0日 星期一

柯達做藥被叫停,股票涉嫌內幕交易,特朗普:我不知情

 https://m.gelonghui.com/p/397396

當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在調查,這些交易涉嫌“內幕交易”。

作者:劉軍 

來源: DeepTech深科技

此前,昔日膠卷巨頭柯達拿到了美國聯邦政府一筆7.65 億美元貸款,用以進軍製藥行業。

而在美國時間8 月7 日,這筆貸款被緊急叫停,原因是涉嫌嚴重的“不當行為”。7 月28 日,柯達公開了獲得聯邦政府貸款的信息,在此之前,柯達董事會成員被授予了股票期權。

消息公佈之後,柯達股價上漲了2000%,這些期權產生了大量的浮盈。高管被授予股票期權並不罕見,但是其中一部分期權正是在7 月27 日發放的,恰好在貸款消息披露的前一天,這不禁讓公眾產生聯想。

當前,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正在調查,這些交易涉嫌“內幕交易”。


涉及三大爭議


綜合《華爾街日報》與彭博社的報導,整個疑似“內幕交易” 事件中爭論的焦點有3 個。

爭論點1:柯達是否存在信息披露違規

理論上,7 月28 日才是柯達獲得聯邦貸款這一消息的披露時間,但是在前一天,也就是7 月27 日,柯達股票大漲25%。

很明顯,有人透露了風聲。

根據華爾街日報的說法,柯達在公開宣布貸款事宜(7 月28 日)之前,就已經和某些媒體通告了這一關鍵信息,有媒體進行了相關報導,但是在柯達要求之下刪除了相關新聞。

柯達總部所在地,羅徹斯特的一個本地媒體就表示,“柯達的顧問沒有限制關於貸款新聞的傳播”。在貸款信息解禁之前,他們拿到了相關的新聞稿,但是上邊沒有標註“限制傳播”。

對此,柯達公司發言人說,公司內部溝通團隊“沒打算讓相關媒體發布該新聞”。至少從這句話語氣來看,反駁並不十分有力。

爭論點2:柯達管理層是否利用內部信息提前買入股票或期權

非常詭異的是,在柯達獲得貸款這一信息披露前一天,也就是7 月27 日,公司執行董事長Jim Continenza 被授予了175 萬股期權。按照《華爾街日報》發稿日(8 月4 日)計算,這筆期權已經價值1600 萬美元,其中約1/4 已經可以行權。

剩餘的期權有額外的行權條件。柯達在一年前發行了1 億美元的可轉換票據,只有當所有這些票據都轉化為股票時,以上剩餘期權才能行權。然而信息顯示,1 億美元可轉換票據,已經轉了95% 了。

行權的意思是按照期權合約的規定行使權利。以股票期權為例,行權允許期權持有人以約定的價格(授予價格)買入股票。通常這個價格非常低,比如授予價格為2 元/ 股,當前市場價10 元/ 股,持有人可行權後賣出股票獲利。

對於此,柯達表示,執行董事長Continenza 作為柯達最大的個人股東,沒來沒有賣出任何一股公司股票,未來也不打算減持股票。那些所謂的股票期權收益,僅僅存在於紙面上。

不僅如此,柯達發言人進一步解釋說,“任職期間,Continenza 先生在柯達公司投入的資金比他從公司賺的錢還多。”

關於7 月27 日授予Continenza 期權一事,公司表示,此舉是為了保護Continenza 先生的股權免受稀釋,如果投資者把所有的可轉換票據轉成股票,持有柯達股票的股東會因此損失市值。當天(7 月27 日),公司召開董事會薪酬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同意授予他股票期權。在此之前,柯達已經獲得股東批准,即可以用更多的股份彌補高管的損失。

股權稀釋指的是公司額外發行股票後,導致當前股東持有公司股票份額被動降低的情況,在股價不變的情況下,老股東持有市值縮水。

根據證券交易披露的信息顯示,Jim Continenz 和另一位董事會成員Phillippe Katz 在與聯邦政府洽談貸款事宜的兩個月裡,就已經不停地買入柯達股票了。但要說明的是,他們在去年下半年和今年春天也在買入柯達股票,而且比過去兩個月交易規模略大。

爭論點3:總統特朗普在其中是什麼角色?

當柯達披露獲得聯邦貸款的消息時,特朗普稱之為“ 美國製藥行業有史以來最重要的交易之一 ”。

但當SEC調查柯達涉嫌內幕交易新聞爆出後,特朗普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我並不知情 ”。

眾所周知,柯達進軍製藥,其中一種要生產的藥品就是羥化氯喹,這是一種有爭議的、特朗普極力推薦的治療新冠肺炎的藥物。最近一系列研究顯示,該藥品對病毒沒有效果並且可能導致嚴重的心律失常。

美國新聞網站《Daily Beast》爆出了更猛的料,柯達花費了87 萬美元來游說政府以獲得貸款。

作為貸款發放機構,美國國際金融開發公司(DFC)對彭博社表示,柯達僅僅是簽署一份“投資意向書” 而已。

此外,業界的批評聲音不斷。來自SVB Leerink 的分析師說,“我對特朗普政府的這項決策感到疑惑”,“那些有能力、有經驗,本來就是從事製藥業務的企業,為什麼沒拿到貸款合同?

這不是柯達第一次進軍製藥領域

早在1988 年,柯達以救世主的身份,作價51 億美元收購Sterling 製藥公司。斯特林作為一家美國企業,主要經營診斷顯像劑、激素產品和心血管產品。

然而僅僅6 年之後,柯達意識到自己並不具備低成本生產仿製藥的能力,於是將高價收購的Sterling 公司分拆賣掉,轉而專注於醫療成像領域。

2007 年,由於“醫療成像業務需要大量投資,全數字技術成本高昂以及公司負債高企”,柯達將X 光膠片和醫療成像業務出售給多倫多投資公司Onex。

2012 年柯達申請破產,巨頭隕落。

1988 年冒然進軍製藥行業,是一次重大戰略失誤,這成為柯達破產的重要誘因之一。一系列的戰略變更和收購、分拆讓公司元氣大傷,更重要的是,錯過了更好的市場機遇。

2020 年,柯達又一次進軍製藥行業,還沒有正式佈局,就遭遇了“內幕交易” 調查,這為以後公司轉型蒙上了一層陰影。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