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一個月漲幅超180%的中國玻璃(03300-HK)(簡稱「中玻」)終於吸引了玻璃行業老大哥信義玻璃(00868-HK)的注意。
12月2日,信義玻璃發佈要約收購公告,將有意透過兩大證券行力高證券及星展亞洲融資,以每股0.9港元(較2日收盤價1.09港元折讓17.4%)要約價收購中國玻璃全部已發行股份。
為何選擇中國玻璃
此次信義玻璃計劃花16.29億元拿下中國玻璃全部股本的18.1億股。
要知道,按產能口徑統計的浮法原片市場份額中,中國玻璃和金晶科技(600586-CN)及沙河長城以3%的市場份額,併列第五名,而要約方信義玻璃以6%市場份額,位居第二。也就說,浮法玻璃行業的老二看上了老五,並有意將其納為麾下。
如果此次要約收購成功了,信義玻璃日浮法玻璃日熔化總量將破3萬噸大關,至30,680噸(信義玻璃24,030噸+中國玻璃6,650噸)。屆時,日熔化量將馳騁亞洲,並將與旗濱集團拉開更大產能差距。
那麽,問題來了。位居老五還有上市企業金晶科技及沙河長城,為何只挑選中國玻璃呢?
從市值角度來看,截至12月2日,金晶科技市值約人民幣74億元,較中國玻璃約16億港元,收購價格要高出中國玻璃不少。
從股本結構來看,中國玻璃與過往被提出要約收購個股一樣,股權較為分散。據要約收購公告中顯示,公眾持股高達42.3%,其次是中國建材集團持有23.0%,其次是聯想參股的First Fortune Enterprises Limited持有15.1%,作為此次要約方的信義玻璃也持有其1%的股份。而公司董事會中,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崔向東、名譽主席兼非執行董事周誠及高管呂國合計持股才2.5%。或許正是基於中國玻璃股權較為分散,才激發信義玻璃想將其納為麾下的重要因素之一。
兩者存在地域性競爭關係
從業務角度來看,玻璃產品由於其易碎的特徵,一般浮法玻璃的銷售區域半徑在300公里左右,這導致在行業庫存壓力較大之際,地域性價格戰往往就此發生。中國玻璃生產基地及銷售網絡與信義玻璃業務佈局便存在著這樣的地域性競爭關係。
目前,信義玻璃在珠三角地區(廣東深圳、廣東東莞、廣東江門)、長三角地區(安徽的蕪湖、江蘇的張家港)、環渤海經濟區地區(天津、遼寧的營口)、成渝經濟區(四川的德陽)、北部灣經濟區(廣西的北海)建立了大型國内生產基地及設有銷售網絡。
中國玻璃國内生產基地分部在環渤海經濟區地區(北京、山東的威海及臨沂)、長三角地區(江蘇的宿遷及東台)、成渝經濟區(陝西的西鹹新區)、蒙西經濟區(内蒙古的烏海)。由此不難看出,僅蒙西經濟區(内蒙古的烏海)沒有與信義玻璃存在地域性競爭外,中國玻璃其餘三大經濟圈均與信義玻璃存在重疊。
從行業短期發展來看,2021年將迎來玻璃產能投放的大年,產能釋放勢必會抑制價格上升,行業競爭隨市而變。據了解,2021年第一季度末,玻璃產能將比今年Q4增加近5,000噸,增幅達17.5%;而到2021年Q2,將比今年Q4增加近9,000噸產能,增幅為31%。長遠來講,浮法玻璃最主要消費市場房地產市場,正從增量向存量發展,長遠來看建築浮法玻璃帶來極大考驗及挑戰。
在此形勢之下,收購中國玻璃,有利於雙方在未來可能出現的打價格戰中,減少不必要的惡性競爭及内耗,並有利要約方信義玻璃提升在該等地區的話語權及核心競爭力。
信義玻璃:要約收購中國玻璃,整合浮法玻璃資產
對於此次要約收購的意圖,信義玻璃公告中指,對浮法玻璃市場的未來及其長期業務發展前景持審慎樂觀態度。信義玻璃的業務策略為透過及時策略性擴充不同產品分部的產能,以及在中國及海外不同地區興建具備精簡生產流程的新生產綜合工業園,以鞏固其市場領導地位及提升其規模經濟。
信義玻璃認為,收購中國玻璃可透過於中國不同地區提供更多種類的產品,擴大浮法玻璃的產能及信義玻璃的地域覆蓋範圍,從而增加信義玻璃的市場份額。此外,預期此次收購可提高生產效率及節省採購成本、生產成本及固定成本,提升信義玻璃及中國玻璃的整體規模經濟效益。
對於要約收購後,就中國玻璃的未來業務發展製定業務計劃及策略。公告中指,信義玻璃可尋求商機並考慮是否適合進行任何資產出售、資產收購、業務整頓、業務撤資、集資、業務重組或業務多元化,以提升中國玻璃長期增長潛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