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未來能源」的氫能,是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一步。
氫能作為一種清潔、高效、可再生的能源形式,可以直接將氫氣和氧氣通過化學反應轉化為電能和熱能。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不會產生任何污染物,只有水氣一個副產品。被視為終極環保能源的氫能可在多種場景替代汽油、柴油及天然氣。鋰電池也絕對不是新能源未來發展的主力。
以製程幾乎沒有碳排的「綠氫」來說,必須以水為原料,透過風電、光電甚至核電等再生能源電解成氫氣與氧氣,所以氫能其實是一種儲能方式。不過,目前全球氫氣產能仍以所謂「灰氫」化石燃料制氫為主(佔約80%)(包括天然氣制氫及煤制氫),清潔制氫(電解水、CCUS即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佔比極低。IEA預測,到2030年,全球氫氣產量將達到1.8億噸,較2021年的0.94噸翻倍增長。其中,主要的增量產量將由電解水制氫滿足。
由資源大企等組建的國際氫能委員會(Hydrogen Council,總部位於比利時)預測,到2050年全球相關市場規模將達到2.5萬億美元。「製造」、「儲藏」、「運輸與供應」、「安全管理」、「利用」這5個領域成為技術競爭的焦點,但在氫的製造方法和成本領域仍存在很多課題。
日本是全球率先提出氫能倡議的國家(2017年12月),制定《氫能基本戰略》,通過成立綠色創新基金,在氫能領域投入高達150萬億日圓,目前日本企業在技術領域處於領先地位,申請專利最多,包括豐田、本田、日産,而日本礙子、松下、京瓷等也在相關材料和零部件領域掌握重要專利。
至於中國近年也急起直追,2022年正式確定了氫能的能源戰略地位,目前已初步掌握了主要技術及生產工藝,雖然中國目前已成為世界最大的制氫國,例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城市有明確的氫能產業規模,並且建造「氫走廊」。不過總體上,中國的氫能產業仍處於發展初期,面臨的挑戰包括:一)產業鏈整體成本偏高,且長距離輸送能源效率低;二)綠氫大規模制備的技術仍未成熟。
多個用氫領域中,交通用氫最受關注。有機構預計,2030年交通用氫量有望達800萬噸,其中需求最大的領域為汽車(50%)和船舶(45%)。2022年全球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長逾40%,韓國和美國為前兩大市場,中國主要發展氫能重卡。歐洲地區,建立H2Accelerate合作組織,分階段部署目標在2030年實現燃料電池卡車的全面工業化;2023年9月22日歐盟將AFIR法案正式立為法律,有望加速加氫基礎設施的建設。亞洲國家中,日本和韓國均提出燃料電池車的發展目標。2)船舶用氫:國際海事組織和部分國家已制定降碳減排的戰略,並且從2024年起航運將納入歐盟的碳排放交易系統。目前船舶用氫的示範項目主要在挪威、荷蘭、美國等海運較為發達的國家,使用液氫或氫燃料電池提供動力。3)鐵路用氫:氫燃料電池列車為鐵路脫碳提供了解決方案,目前德國較為領先。
投資標的
美股市場主要交易的氫能ETF包括:
Direxion Hydrogen ETF(HJEN)
Global X Hydrogen ETF(HYDR)
Defiance Next Gen H2 ETF(HDRO)
相關ETF主要於2021年推出,成分股均為氫能源開發和氫燃料技術相關公司,包括美國燃料電池能源公司 FuelCell Energy、美國氫燃料電池製造商 Plug Power 和加拿大清潔能源燃料電池商 Ballard Power Systems 等,主要成分股配置在美國、英國和南韓。不過整體表現明顯偏軟,以HJEN為例,去年價格下跌近一成,上市至今近三年,累挫約58%。
港股
濰柴動力(2338):濰柴動力主要生產商用車發動機,近年積極拓展氫能業務。
中國重汽(3808):「黃河牌」智能雪蠟車,搭載濰柴162kW氫燃料電池系統,實現了「中國首創、世界領先、完全國產」,是中國重汽氫能產品集大成者。
兗礦能源(1171):集團於2021年12月為各產業訂下5至10年目標。其中,在新能源產業方面,集團將推進風電、光伏及配套儲能等新能源產業項目開發建設;依託現有煤化工產業優勢,有序發展下游制氫等產業,力爭5至10年新能源發電裝機規模達到1000萬千瓦以上, 氫氣供應能力超過10萬噸/年。
中集安瑞科(3899):中集安瑞科在氫能行業有大力佈局,與挪威上市公司Hexagon合作拓展中國氫氣儲運裝備市場。
英恒科技(1760):英恒科技是氫燃料電池汽車開發的先行者,其解決方案包括燃料電池控制和高速空氣壓縮機控制器。
東岳集團(0189):東岳氫能已完全掌握燃料電池膜生產用關鍵中間體,並與平治、福特等合作,成為全球為燃料電池汽車提供量產質子交換膜的企業之一。
日股
豐田汽車(7203.JP):作為氫能源的先驅,豐田在燃料電池車(FCV)的研發和推廣方面取得了成功。
本田汽車(7267.JP):同樣在燃料電池技術方面有所突破。
日產汽車(7201.JP):也在氫能源領域有相關研究和發展。
結論
全球綠氫發展基本已成共識,預計2025年氫能行業將進入爆發期,未來規模化發展後成本有望下降,綠氫發展加速,關鍵在是否實現光儲氫平價推動產業發展的情況。現時內地集中在風光資源豐富的三北地區,綠氫制取的經濟性開始顯現。
未來燃料汽車方面,成本下降主要由規模提升和技術進步驅動。規模經濟方面,通過規模化生產包括膜電極在內的核心零部件實現成本降低;技術進步方面,可以降低催化劑含鉑量、優化膜電極設計等。綜合來看,在重卡等領域以及低溫、續駛里程要求長等特定場景下,氫燃料汽車相對更具競爭力。
風險提示
降本速度不及預期、技術研發進度不及預期、下游氫能推廣滯後、政策和項目落地不及預期。另外,美國今年總統大選,未來美國能源政策或存在變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