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Feb 2024
倫理問題是大挑戰
這兩日,腦機介面再度成為熱門話題,概念股也是接連走強。
2月1日,腦機介面板塊持續走強,截至發稿,創新醫療20cm漲停,三博腦科大漲近10%,漢威科技、東方中科等衝高。
消息面上,清華大學官網發布了一則新聞稱,清華大學與宣武醫院團隊成功進行首例無線微創腦機介面臨床試驗。此腦機介面與馬斯克領導的Neuralink腦機介面不同,繫把電極放在大腦硬膜外,透過長期動物試驗研發,不會破壞神經組織。
多家上市公司嘗試佈局
近兩年資本積極佈局腦機介面技術,紅杉、鼎暉、奧博等頂級機構入局,多家腦機介面公司近兩年獲得高額融資;受到Neuralink臨床試驗進展的利好影響,即使不是狹義的“腦機介面”,相關概念股也成為新一輪資金追逐的對象…
我國已將腦機介面技術列為未來產業創新的重點方向之一。國家層面,《“十三五”規劃綱要》提出,將“腦科學與類腦科學研究”列為“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將腦科學列為與生命健康和人工智慧同等重要的國家戰略前沿科技與研究方向。
就國內市場而言,根據量子位的專題報告,到2040年,我國腦機介面產業綜合市場規模可望超過1,200億元,直接市場規模(主要為設備)可能超過500億元。其中,科研級市場成長約10倍,消費級市場成長將超過50倍。
儘管腦機介面產業鏈發展仍在起步階段,但已經有不少上市公司開始在相關領域嘗試佈局。例如,科大訊飛(002230)、漢王科技(002362)等公司在智慧互動領域進行探索,且已具備一定技術優勢;樂普醫療(300003)、復旦復華(600624)等醫療企業也積極探索相關應用。
商業化要5-10年
對於腦機介面的未來發展,業內專家如何看待?
醫療產業資深投資人柳丹博士表示,國內腦機介面賽道已是非常熱鬧——商業化落地的產品以無創腦機介面技術為主,國內作為醫療器材應用的創腦機介面技術,處於臨床前研究和研究者發起研究階段,與國際領先公司並進。
但值得注意的是,相關的監管政策和法規尚未成熟,在推廣和應用腦機技術時,需要製定相關政策,包括技術的審批流程、資料隱私保護、倫理審核等方面的規定,這些都是其商業化時間的不確定因素。
從全球看,腦機介面尚未作為醫療器材大規模應用。對於腦機介面作為醫療器材的商業化應用,監管層面仍保持較為嚴謹的態度,要求有較為充分的長期安全性、有效性和植入便利性,因此腦機介面產品的商業化依賴充分的數據支持。
柳丹認為,以Neuralink為代表的全植入式腦機介面技術路徑,與真正的臨床應用還有較遠的距離,面臨長期安全性、臨床手術接受度等多面向問題,商業化可能至少還需要5~10年。
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慧專家郭濤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同樣表示,「距離商業化應用至少還有十年以上的時間。」他認為,目前腦機介面技術仍處於早期研究探索階段,存在關鍵核心技術不成熟、面臨巨大的科技倫理挑戰等突出問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