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11日 星期三

畢老林: 對沖通脹搵嚟講 黃金宜炒不宜揸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2879015/%E5%B0%8D%E6%B2%96%E9%80%9A%E8%84%B9%E6%90%B5%E5%9A%9F%E8%AC%9B+%E9%BB%83%E9%87%91%E5%AE%9C%E7%82%92%E4%B8%8D%E5%AE%9C%E6%8F%B8

8月10日,周二。金價星期一閃崩跌穿每盎斯千七美元後驚魂稍定,執筆時造1728.3美元,但過去數月好友集齊天時地利人和,金價表現仍不外如是,淡友此刻控制大局,1750美元由重大支持變成頑強阻力,形勢徹底改變。在鐘擺的另一端,有「數碼黃金」之稱的比特幣重拾牛氣,不經不覺已重返45000美元樓上。

聯儲局官員接連表態,收水宜早不宜遲,觸發金價一瀉如注,適逢本月15日為美國前總統尼克遜宣布廢除金本位制度50周年,本報EJ Global打鐵趁熱,周二發了一篇特稿,重溫半世紀以來黃金作為投資工具的榮辱,「金甲蟲」讀之固然百感交集,黃金是否對沖通脹靈丹,從歷史數據亦可窺八九。

該文有兩點值得格外留神:一、金本位制度取消後,金價迄今累漲50倍,惟年均回報不及以標普500指數為基準的美股。更重要的是,若不計50年裏的首十年,金價四十載年均升幅只有3.6%,不僅落後美股12.2%九條街,連中期美國政府債券(8.2%)亦望塵莫及。二、金價與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的比率,過去50年跟「穩定」兩個字天差地遠,研究顯示波動範圍在1至8.4之間,間接推翻黃金乃對沖通脹理想工具的老生常談。

情緒化得不可理喻

這說明什麼?金本位制度遭廢棄頭十年,美國陷入惡性通脹,期內黃金輕易跑贏所有資產,買金抗通脹在許多人腦海中植了根,很容易把時強時弱的相關性看作天長地久的因果。

莫說「特稿」提及的黃金經通脹調整後,價格波動與其他資產所差無幾,即使2001至2011年迎來另一個十年牛市,也不見得金價強勁跟通脹之間存在無可置疑的因果關係。老畢反而覺得,金市每次遇上災難,「金甲蟲」總有諸多理由怨天怨地,要麼大行心懷不軌極力操控,要麼政府不惜一切明打暗壓,彷彿金價上升是硬道理,下跌則是別有用心之輩大搞陰謀,情緒化得不可理喻。

EJ Global談古(股)論今(金),觸發老畢好奇心,上網看了一些與投資回報相關的數字。作為無風險短期利率的有效指標,美國三個月國庫票據孳息率1960至2007年間平均每年達5.5厘;扣除通脹後,這種與現金相近的投資工具,近半世紀每年實質回報也有1.3%。今時今日,不要說無風險資產,股市若能提供這樣的回報,保守投資者只怕「𦧲飯應」,一個二個樂意把錢鎖足十年。

分析與結果大相逕庭

金融海嘯後世界大變,2008至2020年,美國三個月國庫票據孳息率平均每年1.3厘,扣除通脹後年均實質回報為負1.2%。物價超穩定時期尚且如此,通脹回歸而利率追不上,投資者自然苦上加苦。

金價閃崩前,主流意見之所以看好黃金,除了一廂情願認為聯儲局不急於收水外,名義與實質利率雙雙下滑,持金機會成本大減亦是一大原因。聯儲局鴿派立場不變,美元強極有限,通脹壓力又在這個時候顯著加劇,種種理據加加埋埋,好友得出金價易升難跌的結論,可謂合情合理。

問題是,分析與結果倘若大相逕庭,對沖通脹固然無從說起,資本損失才叫投資者吃不消。過去一年,要在市場上找出比貴金屬表現更差的資產,恐怕較「尋息」還要難。

一場歡喜一場空


從【圖】可見,代表商品和股市的不同指數或獨立資產,過去12個月都錄得可觀升幅。反觀黃金白銀,同期分別下跌一成半及一成七,去夏高位摸了頂的「苦主」,一次又一次空歡喜,相隔一年仍未能翻身。市場就是這樣現實,金銀都是用來炒的,對沖通脹云云,未免想太多了。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