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季檢公布,美團 (03690) 自由流通股票市值近1萬億元,卻未有如市場預期一樣,晋身恒指成份股,僅晋身國指成份股。對於美團落空成為藍籌,恒指公司指,每次季檢都有既定做法,均會考慮候選公司的市值、成交、行業代表性,以及財務表現等因素作綜合考慮。
按過往數據分析,對於美團的候選身份,其實已獲恒指公司充份的考慮,亦即今次未能成為恒指成份股,往後亦難以納入恒指,市場預期落空,對股價或有壓力。
在港股自由流通股份市值(不計大型股東持股)的排名中,早於06年9月上市的招行 (03968) ,H股自由流通市值達1539億元,不計新近來港的第二上市及同股不同權股份,已是港股排名第十一大市值股份,不過,招行不是恒指成份股,而只是國指成份股。就連中國四大國有銀行農行 (01288) ,其H股流通市值達764億元,亦未有晋身藍籌。
融創 (01918) 亦是一樣,融創於2010年10月上市,至今自由流通市值為941億元,不計新近來港的第二上市及同股不同權股份,在港股流通市值排名第29位,不過仍不是藍籌股的一員;941億元的流通市值,亦為排第50隻成份股太古 (00019) 的3.6倍,不過,與招行及農行一樣,融創是國指成份股。
最主要原因,是恒生指數要有市場最大的代表性,不能側重於某一兩個行業,資料顯示,計入最新納入的阿里巴巴 (09988) 、藥明生物 (02269) 及小米集團 (01810) ,恒生指數股份的總市值已達23萬億元,代表了港股主板總市值的41萬億元的56%。
在最新的季檢未生效前,金融業有11隻藍籌,佔恒指權重約49%;另外,中港地產股11隻,佔恒指權重約10%,兩行業已有22隻藍籌及佔恒指權重共6成,所以早前恒指諮詢,其中一個議題便是限制金融股比重,指金融行業在恒生指數比重高出14個百分點,建議金融股設定在權重8%的上限。不過,諮詢總結亦顯示,75%回覆人士並不認為恒指金融行業比重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不會在金融股設限。
據恒指公司分類,騰訊、阿里巴巴、美團、小米及中芯 (00981) 同為資訊科技行業,市場估算單一行業的股份權重太多,或影響指數代表性,騰訊股價強勁,一股大升足以撐起指數,故市場早已笑稱恒指是「騰指」。
恒指資訊科技行業(IT)原以騰訊 (00700) 為代表,恒指權重約10%至12%,騰訊自由流通股份市值已達3萬億元,由於單一隻股份最多佔恒生指數10%,騰訊只計入約3成的流通市值,在指數佔比便已封頂;而阿里巴巴在港發行48億股,減去存託行花旗的23億股持股,在港自由流通市值便已達6170億元,在恒指權重將達5%。若美團入選,以及小米的恒指權重,恒指IT分類便達22%,隨着科網股強勢,一季內隨時權重會增至3成,或需要限制行業的權重。而自由流通市值不及美團的小米,亦能晋身恒指,已反映恒指公司的決擇,僅將美團納入國指,情況與招行、農行、融創相似。
不過,恒指的機制正不斷完善,在進行諮詢檢討的3個月後,再宣布作一次全面的檢討,包括選股、成份股數目、權重、行業、地域分布,美團似乎仍有機會。
記者:譚志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