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巴菲特」指標也解釋不了的日股牛市

 https://zh.cn.nikkei.com/politicsaeconomy/stockforex/54647-2024-01-23-10-16-52.html

東證Prime市場的總市值(不包括政府持有的股票)即將達到900萬億日元,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領域,但警惕股價急劇上漲的聲音也在不斷增加。那麼,日本股市是否過高呢?下面以「巴菲特」為參考進行探討。

股價上漲有幾個原因。首先是大部分企業注重資本成本和股價的經營。東京證券交易所從1月15日開始公佈各公司提高PBR(股價凈值比)的對策,進一步對日本股票動刀。

 

      此外,投資資金從中國轉移到日本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大型投資公司的資深基金經理透露,「中東資金撤走在中國過多投入的資金,將部分資金投向了日本股票期貨」。在中國,人們強烈擔心房地産等資産通縮是結構性的且長期的。中國A股較去年底下跌7%,香港股市下跌12%。

 

      日經平均指數的漲幅相比去年底達到了9%,上漲速度相當快。在這種背景下,我們參考著名投資家華倫·巴菲特使用的「巴菲特指標」來探討其合理性。一個國家的股票總市值除以該國的名義GDP(國內生産總值),超過100就是高估,低於100則是低估。

 

      日生基礎研究所對日美的巴菲特指標進行比較的結果顯示,美國為163%,日本為141%,遠遠高於100。美國已經超過了2000年IT泡沫時期的頂峰,日本也達到了可以與1989年泡沫經濟時期相當的高度。

 

      不過,參與該分析的主任研究員高山武士指出,「從歷史來看,日本股票並未高估」。其根據就是分紅。他認為歸屬於股東的現金流和企業賺取的利潤增加,作為向消費者分配的途徑,分紅比例比以前提高,這促進了股價上漲。

 

      如果考慮到投資者追求的預期回報率可以較低,那麼即使股價上漲也會被買入。如果把這個概念代入公式,就是預期收益率減去分紅增長率的數值的倒數。將該數值作為衡量股價高低的指標,按1982年以後進行比較可知,目前為70倍左右,低於1980年代至1990年代的200倍。

 

      感受到日本經濟變化的或許是外國人,而不是習慣了「失去的30年」的日本人。在1月的第2周,外國人進行了有史以來第七大規模的日本股票買入。1977年加入野村證券、從國內外親身感受過泡沫經濟崩潰前後的日本交易所集團首席執行官山道裕己表示,日本經濟「實現工資和物價良性循環的可能性提高,海外投資者搶先買入」。

 

      在IT泡沫、安倍經濟學行情等股價上漲情況下,沒有出現宏觀經濟的改善。目前,日本企業不僅要應對物價上漲,還要開始應對結構性勞動力短缺和人力資本投資。如果這是由宏觀和微觀因素作為兩個輪子驅動的股票走高,或許不會很快轉為下跌。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關口慶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