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新冠肺疫大爆發至今剛滿一年,各地泵水救市未休,資產價格愈見高處不勝寒。內地兩會揭幕前夕,中國銀保監主席郭樹清在國務院新聞辦的發布會上也按捺不住,多次直接提及資產泡沫問題,既對歐美髮達國家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背道而馳憂形於色,亦不忘圍繞有「灰犀牛」之稱的內地樓市風險開腔示警。一方面,郭樹清詳細交代了銀保監過去三年管理金融風險取得的重大成果,另一方面則不敢對外國資本(熱錢)加速流入中國掉以輕心,以防外圍不穩波及神州,畢竟外部風險並非中國可輕易控制。
中國針對房地產過熱實施調控非今日始,去年相關貸款增速八年來首次低於各項貸款的平均增長,正好說明遏制措施終見成效。相比之下,郭樹清以內地金融監管掌舵人身份評論國外金融市場則較少見,雖未明言哪個國家資產泡沫最嚴重,但他回應記者時指稱美股規模全球最大,華爾街是泡沫爆破的頭號風險來源,答案可謂呼之欲出。
華爾街與「大街」(Main Street)嚴重脫節,證諸事實彰彰明甚。去年首季,新冠肺疫初襲美國,標普五百指數曾極速瀉逾三成,惟跌得急彈得快,三月下旬觸底後,不出半年已盡收失地,從低位計至今累漲超過七成。反觀實體經濟,美國政府大水漫灌紓困濟民,向「大街」投入的資金以數万億美元計,可是在職人數跟疫前相比仍少了近一千萬,金融市場與經濟民生根本接不上軌。
整整一年,投資者對這個背馳現象視若無睹,享受股樓升值,近日美國國債孳息率大幅上揚,才恍若如夢初醒。諷刺的是,市場見疫苗接種效果理想,政府於經濟蓄勢「V彈」之際加碼推出一萬九千億美元刺激方案,僅擔心會引發經濟過熱通脹升溫,從而挑戰聯儲局繼續長時間維持極度寬鬆貨幣政策的決心和底線而已。由此反映,當金融泡沫危機與日俱增,刀邊舐血背後的真正風險來源,已變成通脹抬頭迫使聯儲局提前加息。
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被普遍視為環球資產市場定價的無風險基準,債息處於哪個水平以至起伏節奏,足以引發各類資產重新定價(repricing),影響既深且廣。然而,訴諸歷史,資產泡沫不一定要靠寬鬆政策方能形成,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之前,本地樓價狂升,當時的利率環境跟今日天差地遠,市民卻一窩蜂爭先恐後入市掃貨,對動輒七八厘的按揭借貸成本視作等閒。
同一道理,千禧年前後,科網泡沫全民炒股,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率從狂潮開始至結束平均處於約六厘水平,買債收息本已很不錯,偏遇上科網股瘋漲,債息回報即使高達二三十厘,也不見得能促使股民離場。單看這兩個例子,人性貪婪只怕比貨幣政策更有條件成為資產泡沫的推手。
郭樹清提到各國為抗疫採取積極財政政策及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副作用已逐步浮現。此說不假,可是「徵狀」並不局限於主要股市整體估值嚴重偏高,更令人憂心的是華爾街多個角落已淪為賭場,例子包括網絡「義軍」與沽空大鱷開戰對撼,還有散戶毋懼比特幣大起大落、心雄參與。不難想像,美國政府全民派錢,不少紓困資金被拿去投機,狂熱程度不下於二十年前科網泡沫,且涉及當年聞所未聞的新世代資產及高風險集資手段。從監管機構的角度出發,由此衍生的「副作用」有必要認真看待。
內地銀保監高調談論資產泡沫,絕非無的放矢,因為他們也是「過來人」。郭樹清透露,中國貸款利率讓利較多,估計今年會回升,就是一項警醒提示。同時他繼續以「灰犀牛」來形容房地產市場風險,意即樓市遏抑措施肯定不會鬆手。另一邊廂,人民銀行近期的市場操作傾向減少注入流動性,反映經濟逐漸重拾正軌,今年的大方向是採取「緊平衡」策略,讓經濟得以穩步前行。
泡沫終有爆破的一天,2015年中國股市「大時代」驚心動魄的一幕依然記憶猶新,顯然接下來的政策特別針對防風險、降槓桿等,避免重蹈覆轍。反觀西方世界對催生泡沫卻樂此不疲,沒怎麼在一波接一波的危機中汲取教訓。若說以往國際間還會聯手救市,現不彈此調久矣,當前政治形勢壁壘分明,一旦危機爆發,除了風險外溢,更會激起民粹浪潮、保護主義等等,只怕後患無窮。(完)
注:以上的評論僅為摘要,並且不代表路透立場。
路透中文新聞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