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5日 星期四

【黃國英專欄】入行30年的30項教訓(二)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41673.jhtml?fbclid=IwAR2QHcTs_d1cfiIt0OWuzbUoS6LHvF3ZNx4alZ4MpQ7L0OPDhAfFxM-rG4Q

本周繼續細味已故資深交易員Jon Boorman,入行30周年時寫下的深刻教訓:

有關交易最好的電影

《華爾街》(Wall Street)、《顛倒乾坤》(Trading Places)等等

社交媒體上的多數爭拗皆可避免

只要雙方一開始就說明各自的時框(timeframe)。兩個看法矛盾的人,可以(先後在各自的時框內)雙雙賺錢。

再多的模擬交易,都不能讓你體驗實戰的熱度

回測告訴你在87年、08/09年應如何如何交易用途有限,始終當時流通性成疑,你會否相信見到的價格成疑,有沒有價亦成疑。只有在實際操作中,才能體驗。

Boorman由87股災中傻更更亂炒;到日後逐次安然渡過LTCM爆煲、亞洲金融風暴、科網爆破、九一一事件、金融海嘯,及近年的閃崩。他認為這些經驗是一種優勢,是別人買不到也搶不走的。

大家都預測不到市場。

進場、離場、注碼控制。

多數交易軟件都聚焦於進場訊號,可能令人認為這是最重要一環。Boorman卻認為離場訊號更為重要。好的離場訊號不只適時引領交易者逃生,更重要是真正好的訊號,教大家沒事時留在趨勢中,盡量坐足全程,不會輕易觸發。

如上回所述,Boorman回顧成功、持有一段時間的交易,進場點的精確度真有那麼重要嗎?實際上如何捱過途中的波動,成功在高於現水平出脫,搏取大勝才最重要。這方面離場訊號及注碼控制的貢獻遠大於進場。

當然無進場不成交易,但勝負卻由離場決定、多少則由注碼決定。進場訊號主要決定交易的頻率。

看好科技股,就買板塊ETF,不要獨選Apple(AAPL)

同理,看好石油就直接買,不要買油股。擁有從上而下的宏觀看法,卻從最微觀的角度切入,是非常困難的事。雖然Boorman也有這樣做而獲利的經驗,但他謙稱純屬運氣使然。很多例子中,人們看法全中,卻因操作方式、工具不當反而虧損。選擇最接近原訊號的對象,不要考慮隔兩重的選擇。前者是分析,後者較像斷估。

想擁有最強勢的股票,就買最強勢的股票。

買入已在發生你希望出現的走勢的股份,也就是上升中的股份。

有關交易最好的書籍

《股票作手回憶錄》(Reminiscences of a Stock Operator)

這是顯而易見、廣為人知的大路選擇,不過事出有因。無疑主角最終自殺身亡,文筆又相當老派,不過正是近百年前的故事,對Boorman來說最為吸引:故事的教訓跨越時代,歷久常新。引用書中說法,股票、公司與作手常變,但人性永恆不變。所有投資者,包括千禧世代,最終都是人。

篇幅所限,下周繼續。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黃國英專欄】入行30年的30項教訓(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