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0日 星期五

【黃國英專欄】入行30年的30項教訓(四)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43092.jhtml?fbclid=IwAR072q7OK1keGW1DavAjoJDH4hHQy4ydxwsKb8jDLURHKiXyUEHCPJaFdXs

 

本周再續已故交易好手Jon Boorman,入行30周年時寫下的深刻教訓:

收市價最為重要

收市價最為重要,因為很多投資者、交易者據此作為日終交易訊號。Boorman指每一交易日,都像是對當日股票值多少錢的裁判。先有開庭陳述,日中高低位反映雙方的辯論,而收市價則是判決。今日股票就值這價錢,記錄在案,基金價格與新聞都按此運轉。

日中高低位雖可視為支持、阻力,但成交遠不及收市,故Boorman認為後者更能反映人們聚集、心理定錨的水平。有道是散戶決定開市、職業作手決定收市,Boorman認為,最好以收市價作為訊號,而於之後開市時找機會操作。

高淨值投資者不必持有債券

Boorman承認因30年經驗都在股市,或許看法有偏誤,不過對於不需直接現金收入的投資者,實不必配置注碼於債券、國債。要捕捉債市趨勢,可用期貨策略操作,使用不同年期以至國家,如德國、日本的債券期貨。

他認為高淨值投資者可將一半組合配置於股市,按年齡決定被動與主動操作的比例,可以兼具動力型與價值型投資。另一半可用趨勢跟蹤策略,透過參與不同市場,分散風險。

要取得與指數不同的表現,就要投資於與指數成份不同的對象

股票並非跟隨經濟理論,而是按社會經濟學(socionomic)理論運行。因此股價愈升,人們愈想買更多;下跌卻會引發人們拋售。這與傳統經濟學的供需法則不相符。當貨品加價時,人們不會急著買更多;打折時人們更不會逃離商店。

消費者在超市非常理性、合邏輯;但股市沒有消費者與廠商,只有投資者,大家都有羊群心理,既情緒化又不理性。

價格反映市場情緒

Boorman指,對於價格有很多說法:「價格就是真理。」、「只有價格能提供利潤。」Boorman的說法,則是價格準確反映現行情緒。有些人認為價格是供求關係,他則認為是群體氣氛。不過無論如何,如果一隻股票現價100元,而只有你認為這是錯價、「合理值」是50元,對大局而言無關痛癢。當你要下單交易,就只能用100元進場。你可以堅持認為是錯價,但就反映市場情緒來說,股價永遠是對的。

30年30教訓系列下周將進入尾聲,下周再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