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6日 星期四

【黃國英專欄】入行30年的30項教訓(五)

 https://www.orangenews.hk/zhuanlan/143664.jhtml?fbclid=IwAR2rf9fWHW990L62DuVZUfiTK04P8beF71TuVqWcfjqpEp-im-9Ep_ysgU0

已故交易好手Jon Boorman,入行30周年時寫下的深刻教訓,最後數點見下:

不論未來如何,我已準備就緒

Boorman指他並不清楚大市明天走勢如何,亦猜不到下期公布的就業數據,或聯儲局何時加息。老實說,他也不太著緊,因他認為新聞純屬雜音,無論如何他都會按計劃而行。這是他用了頭25年才學會的慘痛教訓,故與大家分享。

為所有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負責

所有事情不論好壞(尤其後者),Boorman都會負起責任。當績效不振,他也不會怪罪聯儲局、量寬、高頻交易,或訴諸各種陰謀論。所有結果,都是自己的決策所致,選股、買賣、用哪家經紀行,都是一己決定,出了問題,也只能自責何以讓自己置身於那種境地。所有事情都有風險,但最終責任一定要由自己負起。

人們實際上很欣賞誠實

當Boorman認為自己不知道時,會有意識地說出「I don't know」,反而更有自信。當他在提社交媒體提及過某些交易,而事後發展不利,他也會繼續跟進。這十分困難但卻是正確選擇,始終不能只在成功時自吹自擂。

交易低潮時Boorman最不想寫作分享,但卻是最需要動筆的時候,因為一直跟進的讀者,亦在那時候最需要他的聲音。

所有殘酷都源於軟弱

社交媒體是非常嚴苛的環境。有時Boorman也忍不住與人爭執,但即使「獲勝」,短線的滿足感很快會被後悔蓋過,情願罵戰沒有發生。

駕駛時,如果對前面的車主不滿,他會嘗試想像自己認識前面那個人。之後自己的行為,會出現奇妙的轉變。Boorman後來在社交媒體上,也會採取一樣的做法,想像自己在與對方面對面傾談,盡量保持和善。因為每人都有失落的日子,你不知道別人生活中發生了甚麼。

年輕時,大把時間卻永不夠錢;年老時,有了錢卻不夠時間

人生中對時間與金錢的評價會多番改變,不過到最後只有一項是想要更多,而任何價錢都買不回來。當仍有時間,好好珍惜。

本文章由作者為橙新聞獨家供稿

本文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