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3日 星期一

【財圈識真假】美股IPO的SPAC潮流

 https://hk.news.yahoo.com/%E8%B2%A1%E5%9C%88%E8%AD%98%E7%9C%9F%E5%81%87-%E7%BE%8E%E8%82%A1ipo%E7%9A%84spac%E6%BD%AE%E6%B5%81-195200757.html

各位「巴打」,近年來新經濟股及中概股紛紛來港IPO,很多公司的股份名稱後面都帶有不同英文字母,例如BSW(B代表生物科技、S顯示第二上市,以及W反映同股不同權(Weighted Voting Right)。

「高仁指點」話你知,今年美股IPO則要特別留意4個英文字母──SPAC,因為SPAC形式上市已成為潮流。

 

空殼上市 物色併購目標

SPAC英文全寫是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中文譯名為特殊目的收購公司,又可以稱為「空白支票公司」(Blank Check Company),哈哈!SPAC主要由基金、富豪或有豐富經驗的管理團隊等作為保薦人(Sponsors),成立一個沒有實際業務的空殼公司,並尋找投資者完成上市集資。

一般而言,SPAC的每單位售價為10美元,代表公司1股股份,以及未來的1股認股權證。IPO集資所得款項將以信託方式持有,待尋找到優質企業進行收購或合併,SPAC方可以動用該筆資金。

SPAC保薦人必須在IPO後12至24個月內物色到收購目標,之後對收購目標進行一系列DD(Due Diligence,盡職調查),並且需要獲得股東會議通過收購建議。否則,SPAC將會被迫自動解散,並將信託中持有的資產歸還給股東。

如果收購建議獲得大多數股東同意,目標企業將可以獲得SPAC信託賬戶中的資金,SPAC股東將得到合併後公司的一部分股權作為回報。由於SPAC已經在交易所上市,目標企業將會直接自動取代SPAC成為上市公司,並且可以於資本市場再融資。

疫情肆虐 造就大收旺場

各位「巴打」可能以為,SPAC是近數年發展出來的新事物,但事實並非如此。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美國早已出現SPAC形式的IPO,並以收購細小兼不成熟的公司上市但涉及高昂費用而享盛名,導致有較高比例的公司失敗及股價表現欠佳。

隨着二十世紀相關法例逐步完善,SPAC再次受到投資者重視,但是2008年部分引人注目的失敗個案,令到SPAC一度短暫失去市場動力。2020年,新冠肺疫肆虐對市場構成不明朗因素,更多私人公司希望提高資金流動性,故此再度造就SPAC的IPO大收旺場。

根據資料顯示,美國以SPAC形式上市的公司數目,截至今年10月中已達141家,較2019年全年大幅增長超過一倍;至於美國SPAC的上市集資額,截至今年9月底止超過400億美元,佔同期美國IPO集資額超過40%,並較2019年全年SPAC集資額135億美元飆升超過兩倍。由此可見,SPAC形式上市已成為美股的新潮流,更加做到「價量」齊升的效果。勁哩!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