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個藥廠便爭相開發疫苗,結果以創紀錄的時間在去年成功研製,今年開始全面使用。有趣的是,傳統三大疫苗生產商葛蘭素史克(GlaxoSmithKline)、默克藥廠(Merck)及賽諾菲(Sanofi),在今次疫苗生產戰中都落敗,相反後起之秀莫德納(Moderna)和BioNTech,就成功展示對疫苗技術的掌握。這些疫苗技術未來將重新塑造疫苗行業。
位於美國新澤西州的默克藥廠,最近完全放棄疫苗開發計劃;位於法國巴黎的賽諾菲和英國的葛蘭素史克,由於開始時已錯誤給藥,不得不重新進行早期試驗。2020年,這三間疫苗生產商佔據流感、肺炎、HPV和帶狀疱疹最暢銷疫苗市場,但今次疫苗戰,頂級藥廠中,只有輝瑞與德國BioNTech公司合作成功開發了COVID-19疫苗。
資金充裕有利創新
除了輝瑞,沒有一間主流疫苗製造商能脫穎而出,原因與資源分配決策有關,關鍵在於疫苗製造商是否想承擔分配資源、資金及人員,去研究COVID-19的疫苗。即使落實執行,該採用新技術還是舊技術呢?新技術涉及新資金,三大疫苗製造商之前於SARS和MERS已受到教訓,在流行病疫苗準備好或疫苗製造商能夠完成試驗之前,疫情已受控。因此,疫苗製造商不再希望全神貫注地追求COVID-19疫苗,而分散核心業務的注意力。
新冠肺炎大流行初期,mRNA技術尚未得到證實,葛蘭素史克的mRNA平台亦沒準備好。而新冠肺炎變體開始出現,某些變體肺炎令現有疫苗效力下降,這時大疫苗製造商才知道mRNA技術是疫苗的未來。至於為什麼當時mRNA這個科技,技術新穎風險又高,都有人投資?最終都是錢作怪。
中央銀行大量印錢,造就之前不受青睞的項目都獲得資金流入,創造好多過去不可能的事。投入後當然有不少失敗例子,但絕對孕育了新的機會,mRNA就是例證之一。
科技股此前大升,原因是可創造價值,同時破壞傳統公司,如今因為通脹預期升溫,在加息憂慮下,股價大幅下滑。其實,等加息就好似等加人工一樣,就算加又會加多少?至於通脹,之前都說過現今的通脹是資產通脹,無奈地中央銀行看的是幾十年前的普通物價通脹,資產通脹是抗物價通脹的,試問又會否有物價通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