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k.finance.yahoo.com/news/%E6%96%B0%E8%81%9E%E9%BB%9E%E8%A9%95-%E9%80%9A%E8%84%B9%E6%9C%89%E8%99%9B%E7%81%AB-%E6%95%B8%E6%93%9A%E6%98%93%E5%A4%B1%E7%9C%9F-194800211.html
一年前的今日,新冠疫情剛開始在全球廣泛爆發,世界經濟面臨「百年不遇」反常事態。憑着各地官民勉力抗疫、救市(儘管遠非完美),加上疫苗出爐,經濟狀況現逐步恢復「半常態」。然而,正因去年超級反常,若以今年最新經濟數據相比,很容易出現失真及誤導訊號。就像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預告將有「通脹虛火」,以及中國政府把今年GDP增速目標定於「6%以上」(低於IMF估計的逾8%增速),皆反映了政策制定者對於數據失真之警惕,投資者亦須理性看待「驚奇數據」。
去年3月初,筆者寫過〈歐國盃對股市的啟示〉一文,指當時疫情已在亞洲區失控,歐洲足球、美國NBA等大小盛事卻仍如常舉行,全場幾萬球迷無人戴口罩,因此估計疫情蔓延全球勢難避免,對於股市當然是大凶兆。
儲局防誤判 不調整利率
結果不幸言中,the rest is history,全世界至今逾1.1億人染疫,超過260萬患者死亡,環球經濟一度深陷「半停擺」(各國對外封關、對內封城),投資市場曾經恐慌崩潰(股災之外,更令人難忘是去年5月「負油價」一幕)。
不過,在去年6月份〈疫情有二波 經濟難再封〉一文裏,筆者形容環球經濟體系已通過「極端壓力測試」,發達國家絕大部分物資供應(除了口罩)未嘗短缺,落後地區亦沒發生大規模饑荒等人道災難,驗證了全球化產業鏈之韌力和彈性。至於投資市場,在各國救市和放水下,已率先反彈,個別股市甚至創出歷史新高。
經歷一整年各地官民奮力抗擊疫情(主要是戴口罩及減少社交接觸),加上多款疫苗陸續面世,經濟大環境逐漸恢復「半常態」,但由「超級反常」回歸到「相對正常」,也可能弄出一些短暫「失常」情況。舉例說,去年第二季度全球消費及社交活動幾近癱瘓,同期工業產能並未受到太大阻礙,形成大多數物資供過於求,價格指數陷於低迷。現時經濟漸趨復常,物價指數作按年比較不但會有「基數低」問題,更因不少消費活動積壓多時,爆發「報復式」反彈,將進一步刺激物價上漲。
因此,鮑威爾上周五出席公開場合時,預告美國未來幾個月通脹率或會有顯著升幅,但他形容為短暫(transitory)及一次性(one-time)現象,並不代表物價中長期走勢,聯儲局將保持耐性,絕不輕易調整利率。換句話說,這意味聯儲局不排除容忍通脹率高於2%政策目標並持續數個月,而同時保持「接近零息」利率水平不變。
鮑威爾又說,待短暫通脹向上現象過後,美國要維持長期經濟增長及避免通縮,仍將面臨巨大挑戰,畢竟這是早於疫情之前已存在的深層問題。打個比喻,就如一個長期病患者禍不單行,染上新冠肺炎,待治好肺炎後,健康指數自必反彈,卻不代表其長期疾病趨於康復,醫生倘貿然減藥或停藥,隨時「害死病人」,這也是鮑威爾須避免之誤判。
華指標保守 免經濟過熱
另一邊廂,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上周五在全國兩會發表《政府工作報告》,把今年GDP增長目標定於「6%以上」,令不少人頗感意外。皆因中國經濟在2019年增長6.1%,去年受疫情拖累仍錄得2.3%增速,更是全球最早邁向復甦的主要經濟體,目前展現強勁動力,所以IMF、WTO、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普遍預測中國今年GDP大幅反彈,增速料達8%或以上,個別投行更估計可達10%,尤其是首季GDP隨時按年猛增20%。
由此看來,李克強之「6%以上」增長目標似乎偏保守,莫非總理對中國經濟看法不及外界樂觀?抑或他從內部見到一些隱憂?惟如上所述,今年按年比較數據容易失真,尤其中國去年首季便全面「封城」抗疫,也較絕大多數國家早復甦,故今年首季GDP大升絕不意外,但不代表餘下季度也同樣強勁。
再者,雖說自拜登1月20日就任美國總統後,中美關係表面上相對緩和,實際上仍充滿不明朗因素,特別是拜登傾向團結盟友圍堵中國,帶來的傷害未必低於前任總統特朗普「單獨撩交打」。換言之,中國眼前天朗氣清,隨時又會遇上狂風驟雨,當局自然要為今年經濟規劃保留一些buffer。
中國倘若開足馬力催谷,包括維持目前的相對寬鬆貨幣及財政政策,今年GDP增速確有機會高企8%甚至10%水平,然而「求學不是求分數」,經濟短期增速過快未必是好事。好似2008年「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之後,翌年中國GDP增幅達9.4%(第四季更達11.9%),但造成的投資過熱、產能過剩、資源浪費、債務重擔等問題遺禍多年,這也是今次要避免重蹈的覆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