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8日 星期一

碧桂園18款建築機器人投入商用距離像造車一樣建房子有多遠?

 https://finance.sina.com.cn/china/2021-03-06/doc-ikkntiak5579962.shtml?cref=cj

“正在作業,請注意……正在作業,請注意”,在佛山順德鳳桐花園項目,粉紅色噴漆機器人(12.170, -0.11, -0.90%)、鋪磚機器人這樣一群特殊的“建築工”,穿梭在百來平米的房間內來回作業,與灰白的牆面對比形成一道風景線。

  建築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我國建築業創造了諸多世界第一,但同時存在著數字化、自動化程度較低的問題。今年,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帶來4份提案,其中就為加快研發應用智能建造產品技術推動建築業數字化轉型提出三點建議。“機器人正在積蓄澎湃力量,未來發展潛力不可想像。”

  運行兩年博智林碩果累累

  從房企龍頭再到發展成為高科技綜合性企業,碧桂園以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三大核心業務為引領,逐漸探索出路徑明晰、戰略定位精準的突圍之路。2020年9月,碧桂園旗下的博智林機器人公司首批9款43台建築機器人順利完成交付,此次交付也意味著碧桂園的機器人業務正式用於實戰環節。

  近日,新浪財經獲悉,博智林在研建築機器人及智能產品近50款,其中18款建築機器人已投入商業化應用。

  (圖注:樓層清潔機器人在作業)

  博智林成立於2018年,主要聚焦於研發、生產及應用建築機器人,推進應用新型裝配式建築體系,同時以BIM(建築信息模型)數字化技術為基礎構建建築產業互聯網平台,創新運用新型施工組織方式,將自主研發的建築機器人大規模、系統性地應用於建築施工大部分環節,讓機器人像人類一樣智慧地工作。

  (圖注:傳統施工VS地面抹平機器人施工)

  經過兩年多發展,博智林實現了建築機器人從自主研發、小批量生產到工程測試、工程服務及批量化商用,並進行了全面的端到端規劃及實踐,構建了完整的全週期閉環。從建築機器人自主研發、製造到建築工程全週期的數字化、系統化應用,博智林產品和技術已實現諸多“零”的突破,填補了多項行業空白。

  截至2021年2月,博智林已遞交專利有效申請3042項,其中發明專利2161項;已獲專利授權984項,其中發明專利262項,在關鍵領域擁有一批自主核心技術。值得一提的是,博智林已並有18款機器人在佛山順德機器人谷首開區和鳳桐花園等超過15個項目中開展試點應用,累計應用施工面積達80萬㎡。

  (圖注:傳統施工VS膩子噴塗機器人施工)

  在走訪鳳桐花園項目過程中,可以看到8號樓12層清潔機器人、天花打磨機器人、內牆打磨機器人、測量機器人以及地庫中的地坪研磨機器人、噴塗機器人、劃線機器人等,正各懷本領站崗就業。機器人還配備吸收粉塵的功能,因此對比傳統工地,鳳桐花園智慧工地更加干淨、安全。“身高”1.7米的地坪研磨機器人遇見柱子能靈活地自動調整避障。隨著磨盤轉動,原本粗糙的地面變得光滑如鏡,而沙塵被全部吸收進後面的集塵袋中。

  (圖注:地坪研磨機器人在作業)

  機器人就業“大腦”是關鍵

  如果說機器人是建築環節的左膀右臂,那麼一個成熟的數字化應用系統就是那個“最強大腦”。如何合理、科學以及高調地調配具備不同功能的機器人,讓他們在整個建築環節最大化發揮作用,成為了關鍵。

  (圖注:工作人員在調試機器人)

  以鳳桐花園項目為例,項目以BIM數字化技術為基礎,整體應用了包括建築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新型建築工業化在內的智能建造體系。

  該項目通過成熟的BIM數字化系統應用,結合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技術,採用無人機、BIM集成設計優化、BIM協同平台、成本物料系統、計劃排程系統、智慧工地系統、虛擬建造系統等共計7大類產品21項應用,細化研究、科學謀劃,探索實現建造方案可視化、項目管理數字化。

  因此可以看到,在項目智慧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面對大屏幕點擊鼠標,項目任一樓棟、任一樓層的工程細節都能以平面或三維視圖來直觀呈現,並能遠程監控任一項目工地上建築機器人的實時狀態,並能夠遠程對機器人下發工單。

  (圖注:膩子打磨機器人在作業中)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張鈸教授表示:“碧桂園集團在短短近三年時間裡,針對BIM、裝配式建築和建築機器人領域投入了大量的研發資源和人才,開展全面的研發,目前已經交付了大批量的機器人,已走在了全國乃至世界智慧建造和建築機器人領域的前列。”

  除此以外,博智林在細至零部件方面也是下足了功夫。建築機器人由於作業環境惡劣、場景差異性大、施工面複雜多變,對於核心零部件以及核心算法的要求與工業機器人等產品有很大差異。

  (圖注:特種機器人柔性裝配線區)

  博智林針對建築機器人伺服、傳感器、導航、視覺、軟件五大核心系統,投入了人力物力實現了全覆蓋自主研發,其中基於模糊自適應的運動控制算法、智能視覺傳感器、機器人集群作業規劃與調度系統、建築機器人作業仿真係統等填補了世界建築機器人領域的空白。

  智能建造轉型勢在必行

(4.990, -0.04, -0.80%)

  相比製造業,我國建築行業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還很低,現階段我國智能建造尚處於起步階段,相關領域沒有可供借鑒的經驗,與之相匹配的產品、施工、設計和驗收等標準體系還比較欠缺。

  (圖注:一批地面抹平機器人即將下線)

  此外,與巨大的市場容量不匹配的是,如今從事建築行業的農民工老齡化嚴重,年輕勞動力從事建築業的意願持續降低。傳統建築業屬勞動密集型行業,隨著人口紅利逐漸退去,過去主要憑藉豐富而廉價的勞動力實現規模擴張的方式將無以為繼,建築業亟需找到新的突破口,提高人效、降低成本,實現行業可持續發展。

  (圖注:傳統施工VS地面整平機器人施工)

  “十四五”規劃也是多次提及製造業,明確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包括要求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加快數字化發展。

  過去建築行業中繁重、危險的施工工序,例如砌磚、砌牆、刷漆等作業,已逐漸由機器人來完成。而大眾在電視電影等劇作中看到的“機器人蓋樓”等場景,也走向了現實世界。或許如楊國強暢想的“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將在不遠的未來真正實現。(李詩韻)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