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7日 星期一

王弼: 長遠樓價繫於私有產權保障

 https://www.property.hk/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PETERWONG&id=127092&fbclid=IwZXh0bgNhZW0CMTEAAR3xrnN3yrAMbrIJ4fKJ1N7t5PR7FckZo1ZdEe0MenbqCt8o1FNY1GQiz9g_aem_AbVFoXJHTswi6vuw7O-laX6eoONFcLNq9UKqgAhYgZMV29ePgJI28AGM1XhOQnAFX-Ssoz5FPivZax19bOU8aKxT

 

2024527

  上星期美國公佈PMI數據,再一次印證王弼的觀察,通脹陰霾揮之不去,因為無論怎樣在冷氣房看報告,也不如落地親身體驗,西方服務業嚴重缺乏人手,是結構性的問題,經歷差不多兩年持續的加薪,基層勞工的供應仍是不夠,聯儲局官員雖然不斷的為股市護盤(因為不少地區銀行仍未從去年三月的銀行危機中復甦),明顯不希望加息,但美國通脹數據確有再次上升之勢,以致官員在上次議息的會議紀錄重申息口要在長時間維持高水平(Higher-for-longer),令美股經歷震盪,道瓊斯指數在上周四下跌逾600點,不過正如王弼在電台說,上星期市場更重點注意的,是英偉達(NVDA)的業績公佈,最後納斯達克指數值NVDA亮麗的成績表,成功把聯儲局不利市場的言論掃在一旁。全周計,納指升1.4%、標普500指數持平、道指跌2.3%,證明如沒有股王NVDA頂住,三大指數必然全線下跌。

  美股往後情況會怎樣發展呢?王弼重申股神畢菲特的觀點,以目前美股的估值,實在難找到抵買的股份,在此提醒各讀者,之前美股抵買的時段,出現在去年的10月下旬,那時候王弼在本欄透露買入的一些股份,如VerizonVZ)、TargetTGT)、迪士尼(DIS),一度反彈逾50%,但既錄得如此升幅,這類非增長股也變得不再便宜,因此近期的調整合理,但又未回落至抵買的水平。至於增長股如NVDA,如果盈利繼續以目前速度增長,又實在不算貴,但增長是否一直能以拋物線進行,什麼時候會慢下來,這是信與不信的問題,目前情況是信者得救。王弼要承認,沒有預測AI浪潮發展軌跡的能力,所以不會仿效NVDA績後,一些資金沽出其他持股而衝佢買NVDA的做法(當日只有通訊類別股份上升,其餘11個類別的股份都下跌)。與其說美股上周的震盪來自聯儲局官員的鷹派言論,倒不如說大部份企業的估值過高,因此,王弼會繼續提高現金水平。

  上星期亦有機會,跟來自香港的朋友飯聚,朋友從事地產行業,王弼當然要趁機獲取市場最新資訊。正如報道,目前一手成交主導了市場,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因為不少地產商有資金壓力,要儘快沽存貨還債,要錢不要 貨,必須連環劈價。至於二手市場,如果要有起色,一定要等市場消化了足夠的一手存貨,這個需時以年計,不過,只要地產商債務情況在散貨後有所改善,它們也就不必再劈價賤賣存貨。另外,租金沒有跟隨樓價下跌,證明香港居住的需求沒有因移民潮而大減(有出有入,淨人口沒有大變),目前買樓的人不多,主因是在高息環境下,買樓收租欠缺吸引力,一手樓劈價又令樓價失去上升動力,令大量仍有鉅額現金的港人按兵不動(大量這類人住在跑馬地、中半山、山頂和南區)。只要一減息,他們憂慮零息又來,自然又會衝入市場買樓收租。當然,正如前述,美國減息得個講字,恐怕要減至零息,又是以年計。

  總括而言,對香港樓市的看法不應太悲觀,目前的情況,像是回歸初期樓市經歷的大型經濟周期調整,一些發展商目前經歷的困難,比得起當年,但大部份香港家庭的資產負債表卻強很多,而且按揭息率低,負債比率因金管局之前收緊按揭成數亦遠低於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在沒有政策如八萬五不斷增加供應的前提下,只要等存貨消化,再遇到低息環境再來,樓價自然會再次上升。

  說到底,一個地區的樓價能否持續上升,在於人口增長,而人才的持續湧入,在於那個地方是否保護私有產權。早前,一些報道曾說國際律師事務所紛紛離開香港,如果屬實,這發展當然令人擔心,怕法治和私有產權得不到足夠的保障,但事實上,國際大律師行如Mayer Brown 仍會在香港發展,明確指出他們將在香港成立新辦事處,專注國際法律服務,而拆夥出來的JSM孖士打除了繼續服務香港,亦將繼續營運北京和上海辦事處。僅僅引述這法律界的例子,是想說這些年來香港雖然經歷了許多,但在保障私有產權的表現,仍屬世界前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