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摩根大通汽車行業調查:“價格戰”轉向“配置戰”

 https://news.futunn.com/hk/post/42534703/jp-morgan-auto-industry-survey-price-war-shifting-to-configuration?futusource=news_headline_list&report_id=256863&report_type=market&src=3&global_content=%7B%22promote_id%22%3A13766%2C%22sub_promote_id%22%3A1%7D&level=1&data_ticket=d50adfa3b264287ac6ef7b989437cc9f

通過分析該行4月份收集的來自2500名最近剛剛購車或有意購車的消費者的數據,摩根大通汽車分析師Rebecca Wen等在本週發佈的報告中指出,相比過去兩年,插混/增程汽車的受歡迎度也在增加,而且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競爭已經從價格戰轉向了配置戰,消費者更願意爲更舒適的駕乘體驗和智能網聯功能買單。

摩根大通認爲,這種消費升級趨勢利好汽車配件和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等高科技選裝產品供應商。在供應鏈企業中,摩根大通認爲比亞迪、寧德時代及福耀玻璃的競爭優勢最顯著。

增程/插混動力比以前更受歡迎 續航焦慮是首要原因

根據摩根大通的調查,44%的受訪者已購買或打算購買插混動力汽車/增程式汽車。而根據乘聯會數據,2023年插混動力汽車零售銷量佔新能源汽車總銷量的33%

其中,36%的消費者首選插混動力汽車,8%首選增程式汽車。

該行指出,相比過去兩年的調查,今年調查結果顯示插混/增程的受歡迎程度顯著增加:

2022年只有24%的受訪者已購買/有意向購買插混/增程汽車,2023年爲27%2024年爲44%。摩根大通注意到,插混動力汽車/增程式汽車在國內零售的比例從23年的33%上升至24年第一季度的42%

和油車相比,插混動力汽車/增程式汽車維護成本更低,和純電汽車相比,這類汽車也不存在續航里程焦慮。

超過85%的受訪者表示續航焦慮作爲購買插混動力汽車/增程式汽車而非純電動汽車的首要原因。排在第二位的原因是更喜歡某個品牌的電動汽車車型

此外,摩根大通還發現,現階段,大多數選購新能源汽車的消費者購買動機並非因爲車牌限制或政策補貼。調查中,只有4%的受訪者表示,如果沒有車牌限制,他們更願意選擇燃油車。

爲什麼選購新能源車而非燃油車?智能體驗是關鍵

調查發現,促使消費者選擇電動車而非燃油車的最主要原因,爲車載智能駕駛輔助系統 (ADAS) 。約三分之二的受訪者希望擁有高級別自動駕駛輔助功能。

並且,多達80%以上的受訪者希望電動車配備全景天窗和空氣懸架,並且超過70%的受訪者願意爲這些功能支付溢價,其中有超過73%的消費者願意爲空氣懸架支付10000元以上溢價。反映了消費者對於駕乘體驗的追求。

摩根大通認爲,汽車的科技含量、智能交互界面、車載互聯和出色的用戶體驗是中國年輕消費者的重要考慮因素。此外,更低的維護成本、免購置稅也是系能源汽車相比燃油車的一大優勢。

分析師指出,這一消費升級的趨勢利好供應鏈企業。根據福耀玻璃233季度的估計,目前全球汽車行業(包括燃油車)的全景天窗普及率僅爲12%。福耀玻璃預計到2025年,全景天窗在全球汽車行業的滲透率將達到30%以上(其中70%用於新能源汽車)。

另外,分析師還強調,空氣懸架市場也有望迎來巨大的市場機遇。傳統汽車懸架系統的價格爲1800-2500元;而空氣懸架的總價格通常高達1-2萬元。根據Gasgoo的估算),2023 年空氣懸架滲透率僅有2.7%

由於快充普及,消費者對續航的要求變低了

在回答"在購車預算範圍內希望電動汽車的行駛里程"這一問題時,60%的多數受訪者選擇了500-800公里。具體而言,31%的受訪者選擇600-800公里,29%選擇500-600公里。只有25%的受訪者選擇行駛里程大於800公里,低於2023年調查中的34%

在不考慮購買預算和電池壽命縮短的情況下,25%的受訪者認爲600-800公里的行駛里程可以滿足他們的需求,約40%的受訪者選擇了大於800公里的行駛里程。

摩根大通認爲,多數受訪者願意接受500-800公里的續航,可能是由於快充技術進步、電動汽車充電速度提升,讓消費者對續航的要求不再那麼苛刻。

分析師指出,目前,市場上約有50%的車型行駛里程可達500-800公里。其中,24%的車型續駛里程可達600-800公里,26%的車型續駛里程可達500-600公里,多數車型都能滿足消費者的期待。

對於汽車電池,摩根大通發現,電池性能和品牌對消費者購買決策影響很大。

85%的受訪者表示電池性能和品牌會影響他們的購買決策。消費者普遍願意爲知名品牌和高性能的電池支付更高的價格。此外,超過90%的受訪者關注電池的超級快充功能,超過65%的受訪者認爲10-15分鐘的快充時間是他們期望的充電時間。

在磷酸鐵鋰、三元鋰和固態電池三種電池類型裏,多數消費者青睞磷酸鐵鋰電池。

電池品牌和快充也非常重要,約70%的人願意爲期望的電池品牌支付高達5-20%的溢價。90%的受訪者關注電池快充功能,超過65%的人希望400公里續航里程的充電時間在10-15分鐘 (4-6C充電功率),並願意爲此支付溢價。

在電池品牌中,比亞迪最受歡迎,55%的受訪者選擇比亞迪作爲首選電池品牌,摩根大通認爲這可能與比亞迪在汽車行業的品牌價值有關。

比較令人意外的是,寧德時代排在第二位,且作爲龍頭廠商,在品牌影響力上並沒有和其他二線廠商拉開差距。

此外,還有約6%的受訪者選擇國外電池品牌(如LG能源、SKI)。2%的受訪者不關心或不了解電池化學成分。

另有超過一半(56%)的消費者對換電感興趣,認爲換電可以降低成本和縮短充電時間。

比亞迪和小米品牌號召力最強 外國品牌中特斯拉受歡迎度不及寶馬、奔馳

從品牌角度看,在老牌車企中,比亞迪蟬聯最受歡迎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廣汽、上汽分列第二三位。

剛剛發佈首款車型SU7的小米,也表現出空前強大的品牌號召力,在摩根大通列出的造車新勢力受歡迎度排在第一位,且在新老勢力並列的總榜單中,與比亞迪的品牌號召力不相上下。

新勢力中,理想、蔚來、小鵬排第2-4位,而華爲系(問界、智界)排在第五位。

外國品牌中,僅銷售純電汽車的特斯拉,其產品受歡迎度不及電車產品線佔比很小的寶馬和奔馳。這凸顯即使是在新興的電動汽車領域,傳統豪華車的品牌價值依然強大。

分價格帶來看,就純電汽車而言,在20-30萬人民幣區間,特斯拉Model 3和比亞迪漢最受歡迎,在摩根大通調查中,首選這兩款車型的消費者佔比都超過30%。同價格帶的插混車型中,華爲問界M7M5最受歡迎。

而在30-40萬的價格帶,最受歡迎的兩款純電車型則是小鵬G9和特斯拉Model Y。最受歡迎的兩款插混車型是比亞迪騰勢D9和問界M9

摩根大通還發現,用戶使用的手機品牌,對他們的購車決策,也有極爲強大的影響力。

78%的受訪者認爲,如果他們是小米或華爲智能手機的用戶,他們更願意選擇其品牌的汽車,因爲智能手機和汽車擁有相同的操作系統,用戶體驗更好(32%),體驗更智能(28%),品牌力更強(17%)。

編輯/ruby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