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421809.html
著名管理學大師傑克·韋爾奇曾提出“增長才是王道”的論斷。他認為增長是一種心態,只有公司增長,員工才會有安全感。商業事業中,很大的樂趣來自公司增長。將傑克·韋爾奇的理念延伸到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方為安撫投資者的心態的“靈丹妙藥”
以海底撈(06862)為例,2015年至2019年5年間,公司營收由57.57億元人民幣(單位下同)增長至265.56億元,年均複合增速達到46.6%;稅後淨利潤由4.11億元增長至23.47,年均複合增速高達54.6%。
海底撈擁有如此業績增長張力,資本們自然一路“開綠燈”,超4000億港元市值,逾百倍的市盈率通通不在話下。“排號花錢”、“包間安裝攝像頭”這樣的事件,只要不影響公司正常經營都可以當做花邊新聞一閱了之。
“泡沫是用來吹的,也是用來破的”。海底撈的高估值邏輯一旦遭到破壞,那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業績重挫,遭大行下調目標價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海底撈近期發布2020年業績預告,預期截至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淨利潤相較截至2019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淨利潤約人民幣23.47億元下降約90% 。
公告稱,有關淨利潤預期下降主要歸因於公共衛生事件爆發及其後疾病預防措施以及全球各地國家及地區對消費場所實施的限制對集團營運造成重大影響;及因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波動而出現淨匯兌損失約人民幣2.35億元,其中的絕大多數為未實現的匯兌損失。
公告之後,海底撈股價進一步下挫,3月4日股價下跌8.05%,報收於61.65港元,較2月創下的85.8港元高點跌去近3成,市值蒸發逾千億港元。
智通財經APP注意到,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的淨利潤為虧損9.65億元,按照全年淨利潤下滑90%計算,全年淨利潤為盈利2.35億元,這意味著下半年公司盈利達到12億元。
然而,海底撈近期股價表現,較半年報發布前後大相徑庭。個中緣由在於,2020年上半年公共衛生事件對餐飲業的打擊沉重,市場對海底撈半年度業績虧損市場早有預期。此外,顯性的風險發生後,隱性的機會往往會萌芽。
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在不利的大環境下選擇逆勢大規模開店。據公司半年報,截至2020年6月末,公司全球海底撈門店數量達到935家,期內新開門店173家,增幅達到21.7%。結合公司2020年下半年股價表現來看,海底撈的開店動作無疑讓市場看到,公司對海底撈餐飲品牌發展的底氣,同時預期公共衛生事件影響過後公司業績將重拾高增長。
然而現實卻是,海底撈下半年盈利12億元,較上年同期盈利14.34億元下滑了16.3%。“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造成了海底撈近期股價頹勢的結果。
值得注意的是,海底撈近期還遭大行下調目標價。中金在其研究報告中表示,將海底撈目標價相應下調3%至79.55港元,因考慮到公司正在利用其供應鍊及管理方面的優勢尋找新的增長點,故維持“優於大市”評級。
中金稱,海底撈預計去年淨利潤同比下滑約90%,表現遜於預期,因翻台率尚未復蘇,而新店擴張速度超預期導致成本上升,下調公司2020-22年盈利預測分別74%、 5%及3%,以反映客流量復甦仍需時日。
野村則將海底撈目標價由91.3港元下調2.4%至89.1港元,重申“買入”評級。
野村表示,海底撈2020年度淨利潤表現,弱於該行預期,所以將盈利預測削減66%,銷售預測下調4.9%。
野村認為,隨著公共衛生事件情況的持續改善,預期人流量將會有所改善,以及去年的積極開業,這可能會推動2021以後的銷售,預計2021財年的恢復加快。
高估值邏輯已生變?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火鍋已是中式餐飲第一大板塊。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9年2019年國內火鍋市場規模估算達到5000億元,且行業競爭格局十分分散。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海底撈的成長空間巨大,但公司未來的成長速度和效率可能要區分來看。
眾所周知,支撐海底撈業績增長的“三駕馬車”包括:門店數量、客單價以及翻台率。其中門店增長代表業務規模增速,客單價和翻台率則代表餐廳經營效率。
就門店層面而言,作為餐飲品牌要想在全國市場闖出名堂,首先要一二線城市打出名頭。這也是海底撈將一二線城市門店越開越密的原因。據海底撈財報,2020年上半年公司在中國內地868家門店中,一二線城市門店數量達到601家,佔比69.2%,期內公司在一二線城市門店數量較2019年同期分別增長66家和132家。
過去,海底撈通過開店及提升客單價帶動業績增長的邏輯已得到長時間驗證。據智通財經APP了解,目前,海底撈擁有超過1200位後備店長,截至2020年底公司已簽約門店數量超過800家門店,簽約門店將在2021年至2023年營業。此外即便是在2020年上半年那樣的特殊時期,公司總體客單價還達到了112.8元,同比增長8.4元。
問題在於,一二線城市數量畢竟有限,海底撈需要在更廣闊的三線及以下城市開拓增量市場,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在三線及以下城市開店數量達到120家,增速為81.63%,增速遠超一二線市場。
與此同時,進軍低線市場要求海底撈接受更低的客單價和更低的翻台率。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在三線及以下城市的客單價為108元,為各市場最低,較一線城市客單價低了16.3元。
翻台率方面,從過往正常年份來看,海底撈在二線城市的翻台率表現最好,一線城市次之,三線及以下城市相對較弱。如果海底撈未來將更多的依靠低線市場,公司可能面臨門店增長和總體經營效率出現背離的局面。
回顧過去6年,海底撈在2015年新開門店的翻台率甚至要高於整體翻台率。這種自2017年以來不復存在,新店翻台率由2017年的4.6次,下降到2019年的4次。
那麼,海底撈未來如何保持高質量增長?可能是發力海外市場,可能是發展副品牌,也可能是利用供應鏈體係做文章。可以肯定的是,公司若缺失了高速及高質量的增長卻有高估值,想必任誰的心態都會蕩起漣漪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