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基建”已成為發展共識,是應對疫情和經濟下行的有效手段,符合產業升級要求,既代表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未來方向,也成為數字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新基建”主要發力於科技端,是以5G、互聯網、智能化為代表的“數字基建”。傳統基建主要是指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大建築,而“新基建”是指立足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七大領域: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
“新基建”可以分為四個層次。核心層為即為以5G技術、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提供基礎設施,如5G基站建設、IDC數據中心;第二層即為智能化軟硬件基礎,可以對現有傳統設施基礎設施進行智能化改造,如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第三層即為新能源、新材料配套應用設施,如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最外圍層更多的是補短板基建,如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建設。“新基建”既數字基建,疫情后賦能高質量發展,開創數字經濟新時代。
“新基建”穩發展,開啟數字經濟新時代
消費出口難有強勁表現,基建投資重要性逐漸凸顯。經濟學上把投資、消費、出口喻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交通運輸、住宿餐飲、旅遊、居民服務等人員聚集性較強的消費行業需求驟減,商務活動指數均落到20%以下,靠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短時間內難以實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基建投資則是拉動經濟增長的利器。對於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代表的新經濟的支柱產業的投資建設,將成為穩住投資的主渠道。
“新基建”構築新結構性力量,助力數字經濟發展。以5G、大數據、雲計算、互聯網、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正在融合發展、廣泛滲透,數字資源已經成為社會重要的生產要素,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黃金”“石油”。在工業經濟時代,生產要素主要的“路”上流動,包括鐵路、公路、航路、水路等;而在數字經濟時代,生產要素主要將在“網”上流動,包括互聯網、物聯網。“新基建”的建設重點為5G、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科技型設施,是以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導向,運用數字化、智能化為支撐,對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穿傳統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構築了數字時代的新結構性力量,為數字時代的信息高速公路,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設施和技術基礎。
“新基建”補數字化社會治理短板,開啟網絡強國時代。此次疫情是對我國社會治理的一次大考,數據孤島等數字治理問題仍然存在。疫情暴露出我們在社會治理、公共衛生設施、應急能力建設、物資儲備體係等領域還有進一步提升空間。新基建”與過去的傳統基建明顯不同,聚焦領域傾向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於新一代數字技術,更著眼於“新”,有著更豐富的科技內涵,既可以彌補我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足,又符合未來產業升級需要;既可以提升我國數字化治理水平,又符合網絡強國的發展趨勢。
“新基建”穩經濟,賦能高質量發展
首先,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在“新”,要避免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重複建設。新基建不同於傳統基建的大型設施,不能簡單重複傳統基建的方式方法,否則就會導致資源過剩。針對不同地區的人口特徵,制定傾向型投資,重點加大人口流入地區的5G、智能化、軌道交通和新能源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其次,“新基建”主要是民間投資為主,需要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形成政策合力,為民間資本保駕華航。目前,我國大部分工業企業的信息化水平比較低,但發展工業互聯網就必須大規模進行信息化與智能化投資,還需要政府進行相應的政策激勵。
新基建方向要著力打造高水平數字經濟產業鏈,著力加快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著力促進國家治理能力現代化。新基建要以數字基礎為重點,以5G建設為抓手,構建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擴大網絡覆蓋範圍,提升網絡供給能力,努力形成萬物互聯、人機交互、天地一體的網絡空間。
“新基建”也是數字基建,既是對以往智慧城市、鄉村振興和社會治理能力建設不足的補課,也是開啟了發展網絡強國、數字鄉村和智慧社會的數字時代。數字基礎基建到數字產業應用,網絡+數字+智能+融合產業,未來5G、雲計算、AI、物聯網、區塊鏈會像水和空氣一樣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工具。
(西部數字經濟研究院張鴻)
http://www.xinhuanet.com/info/2020-03/12/c_138867381.ht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