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李小平魏隋明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口罩供應很受關注。但是,口罩廠的湧現,卻未能扭轉“一罩難求”的局面。究其原因,口罩核心原料——熔噴佈缺貨。
近日,浙江桐鄉一家企業宣布替代熔噴佈防疫新材料研發成功。此舉在業界上引起了不小轟動,紛紛打探虛實。
上述熔噴佈替代材料為何物?將對市場供需帶來怎樣的影響?商業價值如何?會否對產業鏈造成影響?3月10日下午,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實地進行了探訪。
替代材料已通過檢測
宣稱成功研發出替代熔噴佈防疫新材料的企業,是位居桐鄉崇福鎮的浙江朝暉過濾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朝暉過濾”)。
桐鄉崇福鎮是浙江的實力強鎮,以裘皮、輕紡為主導行業。疫情之下,崇福鎮沿街的店鋪,集體閉門謝客。但是,朝暉過濾卻顯得很是繁忙,廠區的門口,停滿了各式車輛。
作為專業從事過濾材料、器件和過濾技術研發製造的企業,朝暉過濾是浙江省口罩生產關鍵材料——“熔噴佈”的主力供應商。2003年SARS期間,公司也是浙江熔噴佈的主力供應商。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擁有口罩核心材料的朝暉過濾,自然成了客戶催促的對象。公司熔噴佈的工人們,大年初二就已開始正式上班。
在朝暉過濾的覆膜車間,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見到了上述可替代熔噴佈防疫新材料——納米級覆膜過濾材料。
轟隆隆的車間,從配料、預壓到拉伸、複合、分切……十多名工人正在設備前忙碌著。薄而透的白色覆膜,隨著勻速轉動的滾軸漸漸成捆,用手一摸,柔軟細膩。
“這種可替代口罩原材料熔噴佈的納米級覆膜材料,厚度只有2~3微米,比蟬翼還薄。”浙江朝暉過濾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孫成磊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稱。
據介紹,傳統口罩,使用的材料是熔噴無紡布,是通過駐極工藝的處理,造成的一種靜電效應,對顆粒物進行攔截。但是,隨著使用過程中,呼吸所帶來的濕氣的變化,其過濾效率會發生下降,需要每四個小時更換一次。而這種新材料,是一種PTFE納米膜過濾材料,它是靠物理作用,對顆粒物進行攔截,其對0.3微米的顆粒物的攔截,可以達到99%以上,經過簡單的高溫水處理,酒精消毒,可重複使用達10次以上。
為何朝暉過濾能成功研發出替代熔噴的膜材料,孫成磊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稱,一開始,朝暉過濾就從事做過濾、分離和淨化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公司此前的研發的高效低阻膜,號稱“水洗50次,效率不衰減”。這一次,就是用這種高效低阻的膜材料,再調整配方,研發而成。攔截效率能達到99%,呼氣阻力40~50帕以下,符合口罩的應用條件。
孫成磊稱,對於口罩來說,是否合格就看攔截的效率和呼吸阻力。其中,一次性防護口罩,熔噴佈的呼吸阻力在70~100帕之間,而使用這種膜材料做出的口罩樣品,最小呼氣阻力只有10~20帕,遠遠高於標準要求。
口說無憑,朝暉過濾還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展示了上述納米級覆膜過濾材料的性能檢測報告——通過了浙江省輕工業品質量檢驗研究院、國家紡織服裝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浙江)等專業檢驗機構的檢驗。
已開始批量供貨
很多的研發成果,往往性能優越,卻缺乏商業價值等因素,最終無法產業化。那麼,上述納米級覆膜過濾材料又如何呢?
“在通過檢測後,我們就開始賣了。目前,已經接了超過40萬平方米的訂單,發給客戶的貨約10萬平方米。”對於目前該材料的訂單,孫成磊強調,不是市場只有40萬平方米的訂單,而是公司按照現有產能,只能接收40萬平方米的訂單。如果願意接,100萬平方米的訂單都可以簽。
為何該材料下游口罩廠願意買單?孫成磊解釋,從價格來說,公司目前膜材料的出廠價,與熔噴佈一樣,同樣是25萬元/噸。按照疫情前熔噴佈的價格,膜材料確實沒有價格優勢,也正是因為成本方面不佔優勢,所以也沒有往口罩應用方面開發。但是疫情發生後,由於市場上熔噴佈價格出現了明顯上漲,有些地區據說已經漲到了50萬元/噸~60萬元/噸,所以這種情況下,覆膜材料應用於口罩領域也就具有了商業化價值。
從產品性能來說,使用這種材料生產的口罩,可以通過簡單高溫、蒸煮、酒精噴灑消毒,反複使用10次以上。孫成磊稱,以一家百人規模的公司測算,目前市面上一次性口罩2元一隻,一個工人一天一隻就要100只,十天成本就是2000元。即便使用新材料的口罩售價比一次性口罩貴一倍,十天的成本也就是400元。“況且我們目前的售價和熔噴佈持平。”
檢驗機構對該材料口罩樣品出具的檢測報告顯示,“70度熱水浸泡2小時,自然晾乾後測試,效率保持率在96%以上。”
據悉,之所以可以重複使用有關,與該材料的原料——聚四氟乙烯(PTFE)有關,PTFE一般稱作“不粘塗層”或“易清潔物料”。這種材料具有抗酸抗鹼、抗各種有機溶劑的特點,幾乎不溶於所有的溶劑。同時,聚四氟乙烯具有耐高溫的特點,它的摩擦係數極低,所以可作潤滑作用之餘,亦成為了易清潔水管內層的理想塗料。
日產4萬~6萬平方米,到底是怎樣一個概率?若按照6萬平方米可製作150萬隻口罩來測算,新材料可實現口罩反複使用10次,相當於日產1500萬隻口罩。
“目前,整個浙江地區口罩的日需求量也就在3000萬個左右,如果客戶反複使用,這種材料還是能解決蠻大的市場需求。”孫成磊稱,公司還在進一步提升這種材料的產能,爭取盡快達到12萬平方米/日的目標。目前,拉膜的產能已經到了12萬平方米,但是複合工藝分切過程還跟不上。所以,生產線現在還在改正。
在口罩熔噴原料緊缺、高企的當下,也許朝暉過濾率先實現了熔噴替代材料的產業化。但是,在尋找解決熔噴供應瓶頸問題的路上,朝暉過濾不是唯一。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註意到,中化集團官網顯示,疫情發生後,中國化工所屬中昊晨光院全面評估盤點自主核心技術,緊急立項,研髮用於替代熔噴佈的口罩材料。
2月17日,中昊晨光院自主研發、可重複使用的KN95防護口罩下線,這標誌著晨光院高科技材料——膨化聚四氟乙烯(e-PTFE)微濾膜在口罩生產上的成功應用,可替代熔噴佈,並能經受得住水洗、消毒等程序,實現可反複使用。
新增產能正在放量
實際上,面對口罩關鍵材料熔噴佈全國告急,不僅有企業研發可替代材料,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經過近期的各路資本的緊急投產或擴產,熔噴材料的產能正在放量。
(4.640, -0.11, -2.32%)
值得注意的是,據媒體3月10日報導,為進一步增強市場保供能力、平抑原材料價格,在前期緊急上馬10條熔噴佈生產線(產能18噸/天)的基礎上,中國石化又決定在旗下燕山石化和儀征化纖再增加6條生產線,以增加12噸/天的熔噴佈產能。預計5月底全部投產後,將形成30噸/天產能。
比如說,首航高科3月10日公告稱,董事會決定以自有資金2000萬元,在天津設立首航高科納米材料(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用於生產熔噴佈等相關產品,目前相關的產線購置、人員配置正在加快推進;新野紡織3月3日公告稱,公司將在新野縣紡織產業集聚區投資建設高檔紡熔複合非織造布項目。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設期6個月,項目建成後預計年產高檔紡熔複合非織造布2.5萬噸。
口罩“印鈔機”開始貶值
新冠疫情下,口罩產業鏈的需求爆發式增長。巨大的供需缺口之下,市場出現了了不少企業坐地起價。此次採訪途中,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前期爆炒的熔噴佈、口罩機,價格正在趨向回落。
“疫情發生前,由於市場對口罩需求小,所以從事熔噴無紡布生產的企業較少,在各類非織造布年產量中,熔噴無紡布佔比非常小。疫情發生後,巨大的口罩需求和低門檻,使得大量企業投產口罩產業,從而致使無紡布原料供應出現緊缺、瓶頸。”業內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隨著疫情控制的好轉,及熔噴材料的擴產,需求回落後,中下游快速擴容的產業鏈,勢必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
據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統計,中國非織造布行業的生產工藝以紡粘為主。2018年,紡粘非織造布的產量為297.12萬噸,在非織造布總產量中佔比達50%,主要應用於衛生材料等領域;熔噴工藝佔比僅為0.9%。另據工信部數據,2019年我國口罩總產能約2000萬隻/天(主要指醫用口罩),佔全球產能一半。其中,醫用外科口罩產能220萬隻/天,醫用N95口罩產能約60萬隻/天。
不過,此次疫情爆發後,國內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擴能增產等方式,口罩產能、產量極速增長。
據發改委宣布,2月29日,我國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到1.1億隻/1.16億隻,是2月1日的5.2倍、12倍,進一步緩解口罩供需矛盾。其中,醫用N95口罩日產能/產量分別達196萬隻/166萬隻。據此不難看出,國內口罩的產能和產量,均已大幅超過去年。
目前,國內口罩供需缺口到底還有多大,可能沒法具體統計。但是,種種跡象顯示,這種供需缺口增長逐步減小、供需矛盾正在緩和。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從浙江、廣東地區的口罩企業了解到,部分地區的熔噴佈的價格,從疫情之前的1萬~2萬元/噸漲到50萬元/噸~60萬元/噸後,現在雖然還能依舊維持在高位,但往往是有價無市。“以浙江地區為例,今天(3月11日)的成交價是35萬元/噸,前幾天還40多萬元,下降還是很明顯。”
採訪途中,記者還了解到,新冠疫情爆發後,由於口罩需求巨大,熔噴佈的稀缺性,業界人士還玩起了物物交換的遊戲。“之前,1噸熔噴佈可以50個萬口罩,現在可能就值30萬個口罩了。在二者的關係中,手握熔噴佈的企業雖然還處於強勢,但價值其實是在縮水。
”
疫情發生後,市場上一罩難求,價格上漲,口罩機也成了業界眼中的“印鈔機”,日產10萬片的口罩機,被炒到150萬~160萬元/台。不過,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中了解到,隨著市場供需關係的變化,現在也在正按每天折價約10萬元的速度下降。
“今天,日產十萬片的口罩機,當天交易是150萬元/台;一個星期以後交付的口罩機,價格是100萬元;一個月以後交付的,價格是50萬元。”3月11日,一家口罩企業負責人對記者稱。
與此同時,3月1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發文稱,針對哄抬熔噴佈價格違法行為,市場監管總局高度重視,聯合公安部依法查處擾亂熔噴佈市場價格秩序的違法行為,堅決斬斷哄抬熔噴佈價格的違法鏈條。
行業廝殺不可避免
隨著國內的疫情防控的明顯好轉,市場不約而同將眼光投向海外。目前,海外疫情抬頭,包括韓國、意大利、伊朗等國形勢嚴峻,確診人數加速攀升。截至3月11日10時,海外累計確診達38317人。而中國口罩產能佔全球50%,海外疫情提升,使海外口罩需求缺口逐漸顯現。
採訪途中,有口罩企業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肯定到時的銷售會轉向海外,但現在還沒提上議程。”亦有企業表示,“目前,已經開始接國外訂單”。
海外疫情的蔓延,可以帶來新一輪的需求,但也不要期望太多。“估計行情也就在這一兩個月。”採訪中,多家企業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作出相似的判斷,從現在情況來看,國內的疫情防控,已經取得了明顯好轉,需求要看疫情在國外的蔓延情況了。
在近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司長曹學軍錶示,目前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出現,防護服出現緊缺,中國是防護服生產大國,鼓勵國內防護服生產企業積極對接國外需求,按相應標準規範生產出口。
實際上,隨著中國石化、中國石油等巨頭企業的快速投身口罩產業鏈,不少企業開始關注產能過剩的問題。
“毋庸置疑,口罩產業鏈即將出現過剩局面,或者說這種過剩的跡像已經出現。疫情過後,行業白熱化的競爭局面可以想像。”面對極速擴容產業鏈,一家口罩類上市公司對證券時報· e公司記者表示,口罩產業鏈勢必會引發一場洗牌,有資源、實力的企業的可以剩下來,而更多新進入者的最終的結局,是機器砸在自己手上,變成一堆廢銅爛鐵。
責任編輯:蔣曉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