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豪宅救深圳

https://hk.news.yahoo.com/%E6%96%B0%E8%81%9E%E9%BB%9E%E8%A9%95-%E8%B1%AA%E5%AE%85%E6%95%91%E6%B7%B1%E5%9C%B3-202500592.html 

筆者上周寫過〈拆解「深圳經濟衰退」之謎〉後,很多人繼續關注深圳這個「地球經濟中心」發生什麼事,何解突然經濟失速。當地政府亦出招應對,昨日宣布大幅放寬豪宅稅徵收標準,今後所有144方米(約1550方呎)以下單位一律視為「普通住宅」,預料有助顯著刺激樓市成交,支撐經濟增長。然而,這一招也惹來爭議,被部分人質疑深圳「淪落得像香港,窮得只剩下豪宅」。

撥亂反正 改按面積納稅

平情而論,深圳自2015年起實施豪宅稅,按價格一刀切界定豪宅,相關標準至今未嘗調整,無疑已顯得過時。該套標準按深圳不同地區劃分,例如市中心的羅湖、福田、南山,樓價分別高於390萬、470萬、490萬元(人民幣.下同)便算是豪宅,按樓價和門檻之間差額徵收5.6%稅款。至於龍崗、光明新區、坪山新區,「豪宅」門檻更低至280萬、250萬、200萬元。
於深圳樓價2015年至今上漲接近一倍,豪宅稅標準卻未「與時並進」,以致目前超過八成樓市成交都被徵稅,某程度已失卻原意。很多市民只不過買35方米(35m²= 376 ft²) 蝸居,也要繳交豪宅稅,自嘲「被豪宅」,啼笑皆非。

急出招催谷 掀三大爭議

因此,深圳政府昨日宣布大幅放寬豪宅稅標準,徹底取消樓價門檻,改以面積為準則,今後所有面積小於144方米( 1550 ft²) 、容積率(地積比率)低於1.0的單位,不論樓價高低,一律不算豪宅,毋須徵稅。

深圳今次出招無疑算是撥亂反正,對已經過時的豪宅稅政策作出改革,然而帶來另外三項爭議。首先是放寬力度非常巨大,以羅湖區為例,現時新盤樓價約每方米12萬元,按新標準,即使面積達143方米、樓價1716萬元,也不歸類為豪宅,比起舊標準(390萬元)一下子提高3.4倍。

再者,豪宅稅原意為抑制「居住面積懸殊」,尤其深圳有「矽谷化」趨勢,一些科網企業員工拿到花紅後,豪氣買下逾100方米(1076ft²) 房子居住,相比之下,一些基層的人均居住面積不足10方米(107ft²),所以理論上前者應交多點稅,讓政府透過二次分配,控制富人和基層之間的生活質素差距。可是,深圳一下子把豪宅面積門檻提高到144方米( 1550 ft²),難免會令政策效果打折扣。
最後是時機問題,恰逢深圳第三季經濟「出事」,GDP增速由上半年的7.4%,急劇放緩至首三季的6.6%,而且當地政府罕見地沒單獨公布第三季經濟數據。坊間根據原始數據作初步計算,得出深圳第三季GDP僅增長0.5%此一「驚人結論」,儘管未考慮季節性調整因素,惟當地經濟嚴重失速毋庸置疑。在此背景下,深圳政府突然大幅放寬豪宅稅標準,難免令人質疑欲借助豪宅挽救經濟。

寬限「讓利」 短期勢沖喜

無論如何,今次新政可算是買樓人士、業主、地產業界三方之共同喜訊,最直接是置業者得以省下一筆稅款,例如一個羅湖的85方米( 914ft²)、1000萬元單位,原本須交34萬元豪宅稅現在則全免;這筆「紅利」之一部分或多或少會反映於樓價,讓業主受惠,同時樓市交投增加令發展商和經紀多做生意,堪稱皆大歡喜。畢竟深圳本來就是內地少數有實施豪宅稅的城市之一,任何減稅都可視為對市場「讓利」,短期內對經濟有一定刺激作用。

正如筆者上周文章指出,深圳經濟失速三大原因是:貿易戰打擊科企及進出口、樓市調控過辣、香港亂局影響出入境旅遊業,均屬相對短暫因素(非結構性)。當局剛決定調整豪宅稅,加上自10月底已逐漸放寬樓市限價令,算是對其中一大問題對症下藥;假若中美能達成首階段經貿協議,預料深圳經濟很快可以重拾增速,至於屆時會否又出現樓市過熱,那就到時再算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