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周二。聯儲局決策者果然唔見棺材唔流淚,不久前才輪流霸氣放鷹,多加數次息都有人講,如今眼看着長債孳息率升個不停,一個二個終於轉軚,連日來接力放鴿,且不約而同對準債息,重點是金融條件(financial conditions)收緊對經濟構成限制,有助遏抑通脹,從而減低進一步加息的需要。
若只是立場偏鴿者單獨提出類似看法,還可視之為個人意見,可是從副主席傑斐遜(Philip Jefferson)、達拉斯聯儲銀行總裁洛根(Lorie Logan),到三藩市儲銀總裁戴利(Mary Daly),重量級官員異口同聲,可見債息飆升不僅推高借貸成本,加劇經濟衰退風險,隨時還會動搖金融穩定,必須「出口術」阻止情況失控。畢竟,銀行債券持倉未實現(unrealized)虧損愈滾愈大;從聯儲局緊急貸款工具BTFP(銀行定期融資計劃)使用率創新高,也足以證明存款持續流向高息貨幣市場基金,倘任由債市風暴惡化,今年3月爆發的信心危機難保不會重演。
「追兇」遊戲停不了
決策者口風大轉,利率期貨市場隨即反映11月加息機率僅12%,12月亦只有26%,遠低於上周五強勁就業報告揭盅後的定價,一時之間,市場再度憧憬緊縮周期到此為止,美國長債孳息率應聲回落,執筆時10年期和30年期分別造4.662厘及4.852厘【圖】。此時此刻,債息去向大過天,不管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馬斯是否真如報道所言,願與以色列商議停火,只要債市喘穩,環球股市便能鬆一口氣,為第四季重組攻勢打下基礎。
殺氣稍斂不代表「追兇」遊戲就此停下來,評論界為尋找債息一飛沖天的源頭,什麼理由都給搬了出來。債券義和團(bond vigilantes)重出江湖、對沖基金得勢不饒人、中國等亞洲債主為捍滙減持美債,不說出個所以然來,彷彿便難安睡。然而,上述原因加在一起,恐怕都不及一個理由簡潔有力:價格發現(price discovery)。準確點說,聯儲局這個對價格不聞不問(price-insensitive)的大買家一旦退場,市場便得承受波動,容許國債在「無形之手」牽引下尋找合理值。
歸根究柢,美國通脹預期並未大變,經濟也無跡象急劇升溫,債息過去兩個月之所以蠻升,真正原因可能是投資者意識到今時不同往日,現在持有長債,安全性與穩定性皆缺乏保障,要求更高回報以抵消風險合情合理,只是這種「省悟」好像突如其來,霎時間所有人都無法適應。講到底,金融海嘯後十多年,低利率低波動早被視作常態,重新定價引發恐慌在所難免,沒必要把問題想得太刁鑽。
投資者登上Titanic
債市今天劇烈震盪,反映的正是「有形之手」長期遏抑波動扭曲市場,真實供求一旦得到體現,感覺上便與失控無異。美國30年期債息5厘是否合理值,最終得由市場決定,老畢只知道,在負孳息國債充斥全球那段日子,投資者變相「貼錢」替政府融資,如今債市泡沫終於爆破,不知當時興高采烈入市的債民,現在回望有沒有登上Titanic之感?
猶記得,在債券牛氣沖天的2019年,奧地利抓準時機發行年期一世紀的政府債券,翌年新冠疫魔橫行,全球貨幣政策鬆上加鬆,該國再接再厲,推出另一批百年債,票面息率僅0.85厘,以此雞肋不如的回報,居然錄得高達16倍超額認購,足見市場反應何等熱烈。債牛最瘋狂時,二手有價有市,債當股炒大行其道,惟荒謬的乃現象本身,雖說長命債長命還,但百年債百年償,持有人未收回本金已登極樂,為的只是每年不足1厘的回報,豈不搞笑。
債價斷崖式下滑
債券市場向來號稱理性,可是癲起上來尤甚於股市。不難想像,環球利率回升後,奧地利百年債斷崖式下滑,今天市價只及面值三成,當真喊都無謂。事隔數載,華爾街大賓架、對沖基金名宿,睇息口一個比一個高,看來是時候見證另一種物極必反了。
本欄逢周二至周五刊出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