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4日 星期二

中國新能源汽車13年補貼退場 崛起的雄心與未來的挑戰

 https://www.bb

 202316

 

 

在一年之前,中國官方就發佈文件預告了20221231日終止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現在,這項長達13年的新能源補貼計劃已退出歷史舞台。

從結果看,這項計劃無疑是成功的,中國從2015年開始成為全球最大新能源汽車產地和市場,不少崛起的新能源車企,在進軍國際化市場時,野心勃勃。

但補貼也伴隨著爭議,比如美國等西方國家對補貼行為的反對,造成貿易爭端;再比如,2016年多家車企陷入「騙補」風波。

往前看,逐步告別「補貼時代」,意味著這個行業將從政策驅動,切換為市場驅動,中國的新型車企們如何應對這種改變?美國對華施加的芯片(晶片)禁令,是否會再一次「卡住脖子」?中國推動的「製造業轉型升級」,是否會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而實現?

  •  

補貼與爆發

中國幾乎在新能源車興起之初就提出包括補貼在內的扶持政策。

200810月,埃隆·馬斯克成為特斯拉的CEO,同年,特斯拉推出其第一輛車Roadster

2009年中國政府就決定要扶持這個行業,並從2010年開始提供購車補貼。

當時,這個行業還很稚嫩——2008年到2012年,特斯拉的第一輛車Roadster一共賣出2250輛,這已是行業明星。中國品牌的電動車在2011年則賣出8159量。

但中國政府不僅直接補貼新能源汽車生產商,還減免購置稅,在北京、上海這類對汽車限購、限行的城市,新能源車都成了例外,加大了中國企業投入的熱情。

在這些政策刺激下,中國新能源車的生產和銷售的增長都遠遠領先全球其他地區,在2015年銷量達到33萬輛,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並保持至今。

 

 

2021年上海車展上,各家廠商的新能源汽車成為主角。

2016年,新能源行業爆出「騙補」醜聞,此時中國已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超過330億元,在中國官方對72家企業的檢查中發現,騙取財政補貼的金額達到92.7億元。

經歷這場風波後,2017年起,財政補貼逐年減少,20196月政府補貼再度大比例縮減,整體退坡幅度約為80%。此後一年,到20206月,再疊加疫情,新能源汽車市場遭遇一年低迷期。2020年上半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售39.3萬輛,同比下降37.4%

此後,行業進入新階段,202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躍升到300萬輛以上,超過此前三年的總和,同比增長達到181%,全行業迎來倍數增長拐點。

在此基礎上,2022年繼續飛速上漲,前11個月,銷量超過606.7萬輛,漲幅超過100%,市佔率達24.96%。這一數據已經超過官方發佈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202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總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的目標。

短期波動與長期看好

之前每次補貼減少,都會發生短期的銷量紊亂,消費者會趕在補貼結束前,集中消費,透支未來幾個月的銷量;其次,結束補貼後,一些車企提價也在考驗銷量的持續增長。

經濟學人智庫(EIU)產業分析師尼西塔·阿加瓦爾(Nishita Aggarwal)向BBC中文表示,中國政府通過補貼支持新能源汽車行業已超過十年。隨著補貼的結束,預計中國汽車行業將變得更加自給自足和具有競爭力,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增長被壓抑的情況下。新能源汽車也將逐漸從政策驅動向市場驅動轉型。

 

圖像加註文字,

202147日,中國車企蔚來第10萬輛車下線。而僅在2022年蔚來就交付了12.2萬輛車,增幅34%

不過,購置補貼退出後,新能源汽車其實還有政策扶持。阿加瓦爾進一步表示,比如將對新能源汽車的稅收減免延長至2023年底,以及在提供停車位、牌照、限行方面提供傾斜政策,再加上預計各地方政府會推出自己的補貼措施。

長期來看,新能源汽車將在中國經濟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相比傳統燃油車,電動汽車用電機取代了內燃機和變速箱,因此零部件更少,勞動密集型程度也更弱,但它對經濟增長仍然至關重要。」經濟學人智庫(EIU)分析師阿魯希·科泰查(Arushi Kotecha)表示,電動車是一個經濟體中高附加值的部分,因為它不僅包括鋰離子電池的和半導體領域的最新技術,還包括車輛輔助駕駛零部件行業(比如激光雷達)。

從地緣戰略角度,發展新能源汽車也有其特殊意義。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BYD)總裁王傳福提到,中國70%石油依靠進口,其中70%要經過馬六甲海峽,70%石油用在了汽車行業。「這三個『70%』會死死卡住我們的脖子,很容易被人切斷,而一個解決方案就是發展新能源,減少對石油的依賴。」

在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中,歐美車企的大排量汽車變得不划算,日本車企開始力推小排量經濟型汽車搶佔市場,並成功躋身全球主要汽車製造商。

而在這一輪能源轉型中,汽車行業巨變,傳統巨頭的優勢被重估,中國則希望從德美日的跟隨者,實現彎道超車,變為領跑者。

因此,相比歐美日韓的老牌車企,中國車企的轉型決心和投入都要大得多,特別是在動力電池和智能化程度上更是走在前列。

 

國際化的野心與挑戰

「補貼計劃促進電動汽車銷量大增,促使中國國內市場的發展和生產,國內電動汽車公司大受其益。」阿加瓦爾表示,中國車企在形成規模和技術優勢後,在國際市場也越來越受歡迎,出口正在激增。甚至一些西方車企也在利用其中國工廠向其他國家出口電動汽車。

國內銷售火熱,出口熱度也高漲。在歐洲,每10台新能源汽車中,就有1台來自中國;2022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出口278萬輛,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其中,新能源汽車出口出口59.3萬輛,同比增長1倍。

不過,阿加瓦爾提醒,補貼結束將迫使中國電動車行業進行整合,進而浮現出具有競爭力的全球領導者。他預計,從2023年起,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增長將變得更加平緩,但其在全球新車市場的份額將繼續擴大。

在品牌上,中國汽車消費者都樂於為國際品牌支付更高溢價。但過去13年的發展,消費者對中國產電動車品牌的認可度更高。

1222日,諮詢公司麥肯錫發佈一份報告稱,一項針對2388名中國消費者的調查顯示,他們認為知名度最高的五大燃油車品牌均為外資,而知名度最高的五大電動汽車品牌,除第一名是美國車企,其餘均為中國品牌。他們中43%表示不願為國際品牌支付高於本土品牌的溢價,而這一比例在電動車車主群體中高達51%

麥肯錫還認為,豪華車市場目前可供選擇的電動汽車較少,中國汽車品牌若想打入這一市場,仍存在三到五年的窗口期。

 

在通信和手機領域備受美國打擊的華為,也進入新能源汽車行業,與車企合作推出新車「問界」。

然而,這個窗口期也伴隨著風險。目前,汽車芯片佔整個芯片市場的11%。與傳統燃油車不同,芯片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越來越重要。未來汽車行業會越來越嚴重地依賴於芯片供應。

美國顯然也看到這點,對芯片的禁令不斷升級。美國總統拜登在公開講話中表示,電動汽車平均要使用約3000個芯片,是非電動汽車的兩倍多。

很多中國車企進入充分競爭的國際市場,卻不得不面對美國芯片禁令的掣肘,這可能使它們在與西方同行們競爭時處於劣勢。

20228月,美國對向中國出口的英偉達A100H100等人工智能芯片出台「限芯令」。這兩款芯片雖然不直接用在電動車上,但卻對包括自動駕駛在內的人工智能(AI)算法的訓練至關重要。

蔚來、小鵬(XPeng)、理想(Li Auto)等主要中國電動車廠都在使用上述芯片訓練算法。其中蔚來是最早宣佈與英偉達A100合作的車企之一。2021年底,蔚來宣佈將利用英偉達A100打造的超級計算機訓練自動駕駛。

僅兩個月後,美國進一步加強對芯片出口的管制,其中禁止向中國銷售18納米及以下的DRAM芯片、28層及以上的NAND閃存芯片、14納米及以下FinFET工藝的邏輯芯片生產工具。科泰查認為,目前影響有限,但隨著競爭加劇,美國政府可能會擴大限制的範圍。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