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周一。美國新舊財長再度隔空交火,圍繞1.9萬億美元新紓困方案會否引發通脹針鋒相對。身在其位的耶倫周日接受美國廣播公司(ABC)訪問時指出,疫情受控結合新一輪刺激經濟措施,美國明年可望回復充分就業。耶倫不認同通脹風險巨大,重申即使物價升勢轉急,當局也有工具應對。
數小時後,前財長薩默斯開腔回應,這次把話說得更白,索性以「浴缸」來形容經濟,指一旦放進過多的水,浴缸滿瀉水就會溢出。言下之意,拜登政府刺激經濟超出實際需要,終將承受經濟過熱通脹失控的惡果。
口水戰火花四濺
耶倫曾出掌聯儲局四年,本身又是經濟學大行家,對通脹問題自然比絕大部分人都有發言權。薩默斯2013年跟她爭奪央行帥印敗興而回,惟飲譽象牙塔數十載,學術地位有過之而無不及。兩人就通脹去從大唱反調,口水戰火花四濺,誰對誰錯得由事實證明。作為投資者,老畢感興趣的是通脹重臨如何受惠,怎樣部署方能為財富增值。
薩默斯的「浴缸論」顯淺易明,過度簡單與否不打緊,重點是沒有經濟學背景的人也能一聽即懂,繼而產生共鳴。這令老畢想起另一個關於通脹的比喻:凌波舞(limbo)與跨欄(hurdles)。
凌波舞變跨欄
這個驟看令人「一頭霧水」的比喻,蘊藏着影響物價變化的關鍵要素,說穿了就是以凌波舞和跨欄把通脹預期(inflation expectations)的概念植入投資者腦中。評論出自美國投資顧問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而文章標題正是Inflation: The Game Has Shifted from Limbo to Hurdles。
大家都知道,凌波舞並非真正的舞蹈,而是一種競賽,透過不斷調降橫桿(bar)的高度,比併誰能在不使橫桿掉落的前提下讓身體通過。近十多二十年,通脹就像limbo dance的「舞者」,而橫桿高度則是通脹預期,不管橫桿離地面多近,舞者都能神奇地讓身體越過,情況一如這些年來通脹異常溫馴,門檻再低也能「話穿就穿」。
沿此路進,重要的並非通脹的實際水平多高,而是物價升幅超越通脹預期的可能性多大。舉個例,市場的通脹預期(傳統國債孳息率減去抗通脹債券〔TIPS〕孳息率的餘數)是2%,物價按年升幅卻達到3%,那麼通脹升溫的說法便站得住腳,橫桿或要因應新的局面逐步調高,倘若情況持續,「凌波舞」恐怕得向「跨欄」讓步。
伯恩斯坦提到一個重要數字,值得投資者格外留神。從1983至2019年,美國單位勞工成本(Unit Labor Costs, ULCs)合共僅七個季度按年升幅達4%或以上,2000年至今更只有一季。然而,去年第二及第三季,單位勞工成本皆漲逾4%。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單位勞工成本從未連續兩季升逾4%,可見近期情況之不尋常。
畢翁飲頭啖湯
工資壓力是帶動物價上升的基本要素之一,耶倫不以通脹為憂,到底是出於聯儲局前主席的肺腑之言,抑或如今身居財長要職,必須配合拜登政府谷經濟促就業,人在江湖權衡利害,不得不把通脹風險暫且擱在一旁?
近十年來,投資者根據通脹、利率低處未算低的假設押注增長型股份,無往而不利。此刻美國及環球經濟醞釀巨變,凌波舞可能變跨欄,周期/價值股跑贏也許只是揭開序幕,好戲在後頭。
股神畢非德去年第三季起狂掃能源巨企雪佛龍大賺,個人財富同時超越100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六位晉身「千億俱樂部」的富豪。價值型股份回勇,畢翁飲頭啖湯正常不過,我等凡人隨勢而行不遲,最忌反而是輸孤寒錢,怕蝕章得個睇字。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