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 星期二

蔡金強:孤獨的中國人

明報專訊】上周末,花旗的老同事聚會,有香港人、台灣人、大陸人、ABC,大家很盡興,喝了茅台、威士忌、二鍋頭、紅酒、香檳、啤酒,真是不醉無歸,盡興!近幾個月大家太憋屈了,這片大家熱愛的土地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大家都很傷感,大家還合唱了《鐵血丹心》、《朋友》、《梅花》、《雨夜花》、《渴望》、《一剪梅》……算是中港台大合奏。


聚會聊了很多,很多令人感觸的事,大家也聊到中國現在的困境,也聊到中國人的孤獨,哎,真是傷感!現今的世界,中國人是如此的孤獨,環顧世界,中國人真心的朋友有幾個?真是莫名其妙的孤獨,都不知道招誰惹誰?

不少歷史學者 停留「自娛」階段

不過聚會上,大家還是坦誠中國事實上一直都是孤獨的,現在很多中國的一些歷史學者,在研究自己的歷史和文化時,不跟外界進行對比或者尋找它與外界的聯繫,基本停留在「自娛自樂」的階段,中國人有這樣的觀念,即中國歷史上在很多方面曾經是世界最先進的,或者說文明是最發達的,但卻從來沒有與同時在世界上存在的其他文明認真比較過,或放在一個開放的體系裏研究。在中國沒有開放時,這種「自娛自樂」、這種虛假的歷史觀念或許有利於文化自信;但一旦中國人走向世界了,或者世界上的人走進中國了,我們可就發現,這種盲目誇大的自信往往適得其反,非但不會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而且會動搖,甚至使我們喪失自信。

「絲綢之路」實際不太關中國事

中國人老愛提絲綢之路,事實上翻查古籍,是找不到「絲綢之路」這個詞的。1860年前後,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到中亞考察,提出「絲綢之路」概念,他指的是「約在公元前二世紀,存在着這樣一條絲綢之路」。歷史上的絲綢之路,既不是中國人興建的,也不是中國人推行的。這條路主要不是由漢朝人,而是中亞、西亞,甚至歐洲人建立的,動力來自他們。唐代安史之亂以後,唐朝從中亞節節敗退,一直退到長安附近,絲綢之路基本上不存在了,變成了中亞內部的一條路。


中國對世界影響沒想像的大

我們必須實事求是地認識中國的歷史,認識中國古代曾經在世界起到什麼作用。有些簡單問題在世界上已經是普通常識,但中國近代很多人,包括我們一些領導人,甚至都不知道它,比如說「海上絲綢之路」,那是德國人提出的。
歷史上中國沒有主動利用過絲綢之路,也很少從絲路貿易中獲利。所謂的大唐時代,在中國今天大多數人眼裏,甚至包括歷史學家,都認為唐朝的長安曾經是世界的中心,其實這是偽命題。唐朝的長安對阿拉伯國家、對歐洲產生了什麼影響?甚至對日本,唐朝也從來沒有主動影響它,都是日本人主動到長安來學習他們自己選擇想學的東西。唐朝真正的影響,實際上就在漢語文化圈,就只是到朝鮮、到越南的北部,甚至還沒影響到東南亞。
時人對外界、對自己歷史的了解,基本停留在自娛自樂的階段。從世界史的寬面上講,中國對世界的影響並沒有我們自我宣揚的那樣大。咱們真要重新好好認識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當地文化的關係,不認識自己,中國人永遠是孤獨的中國人。

奧陸資本總裁兼投資總監

[蔡金強 奧陸之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