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4日 星期一

國際性通膨將會長期持續

 https://udn.com/news/story/7338/6213532

德國聯邦統計局公布預期3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將達到7.3%,這是繼美國之後,第二個主要國家的CPI超過7%,而且德國和美國一樣,都是二次大戰以來,CPI最高的一次。其實,全球主要國家的CPI都達到很高的水準,比方說,2月美國為7.9%,歐盟6.2%,英國6.2%,南韓3.7%,新加坡4.3%等。而德國3月CPI再衝高,應該和能源價格大漲有關。現在看起來,俄烏戰爭的談判似乎有些進展,大家也希望這場戰爭能儘速結束,到時國際能源供需可能會趨於穩定。

 

但是,因為受到戰火波及,烏克蘭的農作物栽種時機也受到影響,今年很可能無法正常生產,而烏克蘭是國際糧食的重要出口國,現在黃小玉等農作物的供應不足,加上農產品需求彈性很小的情況下,即使是一小部分的供給不足,就有可能造成國際糧價的大漲。因此,我們可以預期,今年國際農產原物料的價格可能會維持居高不下,值得國人關注。

同時,最近在國際供應方面出現另一個重大變數,就是中國大陸近期爆發的本土疫情,尤其是上海封城造成的衝擊最為嚴重。

 

上海是全球最大的貿易港,承擔大陸許多商品的出口,在封城影響下,現在上海港的作業大受影響,有些國際商船改停駁在附近的寧波港。由於大陸是全球最大的產品供應來源,當其出口產品造成問題時,會讓現在仍然存在的國際塞港情況變得更為嚴重,使得國際生產斷鏈也會持續,因此本來已經高漲的國際躉售物價(WPI)也沒有下修的可能。在WPI長期持續高昂的情況下,各國的CPI當然也會居高不下。

 

另外,經過二年的疫情封鎖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大國紛紛解封,民間的需求一下子大量增加,而許多供給無法在短期內跟上來,就造成最終產品價格的上揚,也因為各國的塞港問題,進一步造成供給的不足,於是原物料的價格也跟著上升,導致WPI也上升,而且WPI上漲的幅度甚至比CPI還要高出許多。

 

導致去年以來國際需求大增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包括美國在內的許多國家,為了搶救急速下墜的經濟,大量增加政府支出,同時採行無上限的貨幣寬鬆政策。在需求與貨幣流動性大增的推動下,通膨也快速增加。在美國通膨愈來愈嚴重的情況下,聯準會終於在3月中調升基準利率1碼(0.25%),而面對這麼凶猛的通膨,市場上都預期聯準會未來會持續調升利率,最多的猜測是今年會調升六次。其實,讀過經濟學的人應該都知道,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兩年前為了應付經濟蕭條,而大量增加貨幣供給,現在面對高昂的通膨就是必須付出的代價。

 

再進一步來看,因為美國通膨非常嚴重,而且現在經濟情勢不錯,2月的失業率只有3.8%,因此未來勞工要求加薪的壓力也會愈來愈重。也就是說,如果通膨無法在短期內壓制住,而薪資又跟著上來,將會進一步推升通膨,形成通膨與薪資惡性的螺旋性上升,那麼未來的通膨將會沒完沒了。

 

台灣是一個小型開放經濟體,高度依賴國際能源和原物料,因此當國際WPI大漲之際,進口物價自然高居不下,去年以來我國的進口物價上漲率就超過10%以上。去年我國全年的通膨還能維持在1.96%;目前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的通膨會是1.93%;但是國發會認為,如果國際油價持續高居不下,今年的CPI可能會達到2.5%。而依現在國際原物料價格持續偏高下,2.5%的通膨是非常有可能的。在國際通膨的壓力下,我們建議央行在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上,應該更有彈性,來因應未來可能惡化的通膨現象。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