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兩三個星期前,一位朋友煞有介事來電,討論美國可能禁止基金及學府投資中資股的風險,當時筆者不以為然,建議等進一步發展再算,頂多是買定一些遠期價外Put,對沖長尾風險,結果又是換來一堆「不過但係如果」。
近一兩年對於香港前途相當悲觀,因為香港人逐漸變得口水多過茶,沉迷辯論而忽略實戰,最大問題是欠缺反省改進。以筆者的朋友為例,即使中資股龍頭繼續升到爆機,他不外是尋找下一個中資股爆煲的議題,延續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精神。
其實亦不可以全怪他,現時股市及實體經濟基本上是兩個平行時空,一般外行人的確很難接受。何況對他而言,小心一點不算過分,持有現金不覺得會是輸。可是資產管理這一行競爭性極大,以今年為例,到現時為止30%回報已經算是基本門檻,之前領教過太多次狼來了,自然不會對於美國出口術太過緊張,否則就會跑輸大隊。
行內行外風險取態不同,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外行人太驚輸,對筆者而言,勝負根本兵家常事,總之一切都是睇大數。用踢足球作比喻,一味中場橫傳當然安全,想要致勝,就要嘗試創造性劏直線,可能有一半以上會交失,但依然需要冒險,不幸失球,就嘗試攻入兩球去補救。對比踢波,買股票更加要有冒險精神,因為不是逐分計數,博中好股,隨時有倍數回報。由於明白上述道理的好友近期贏得多,控制大局,形成市場對於壞消息愈來愈冷淡,普遍都是寧願等股價真的大跌才作打算,除笨始終有精。
要接受上述心態,首先最好戒睇YouTube, KOL爭取的只是hit rate,並非貨真價實的return rate。把極端情況繪影繪聲,正是爭取hit rate的法門。不理會出現的機會率,以及市場心態行為上的改變,一味去搵下一個熱門題目危言聳聽,就是他們對於失誤的應對。試想今時今日,已經無人再提孳息倒掛,投資有時也要望一望倒後鏡,才能夠改善個人認知及分析。一旦沉迷辯論,隨時蹉跎幾十年歲月。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