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為何中芯國際不宜沾手?


中芯國際(SEHK:981)可能是中國半導體產業的領航者,擁有中國最高水平的晶片製程技術。最近,中芯公布2019年第四季業績,盈利按年增長近600%。到底這隻龍頭股是否值得投資呢?

中芯國際收入分布(按地區)

來源:中芯國際
在2019年第四季,中芯國際約65%收入來自中國內地及香港,較去年同期增加逾7%。中芯的業務集中於中國市場,相信是因為中國當局力推高新科技發展,中國一眾科技巨企為求配合國策,在技術相容的前題下,自然傾向國企股東背景的中芯為合作伙伴。然而,這中資企業互惠互利的營商文化注定會被科技進步所淘汰。

中芯國際收入分布(按應用)

查看相片
來源:中芯國際
中芯所生產的晶片並非終端產品,而是電子產品或零件所需的半導體元件。去年第四季,中芯的收入之中,通訊應用及消費應用就已佔逾80%,相信是智能裝置需求大增,以及中國推動通訊建設所致。近年智能手機等終端產品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裝置的硬件配備要求只會越來越高。若中芯欠缺所需製程技術,就算是中資企業亦唯有轉投海外半導體工廠,不可能為了配合中芯等國內戰略性產業而停止終端產品創新。例如中芯根本沒有能力生產華為早前發佈的7nm製程晶片,華為就要依賴台積電等代工廠來生產。

中芯國際收入分布(按技術)

查看相片
來源:中芯國際
中芯公布的季度業績透露了集團目前的製程技術水平。第四季的數據中,可見中芯的晶圓收入分類中新增了14nm一項,但收入貢獻只有1%,這是因為中芯的14nm技術在去年第三季才踏入量產階段。對於中芯而言,這新製程技術無異是突破性發展,但對於全球半導體產業而言,這技術突破已落後至少5年。不過,發展14nm量產技術對中芯而言並非毫無價值,例如中美關係不穩下,有傳華為亦已作出戰略性部署,將部分14nm的訂單轉由中芯代工,降低被封殺風險。
然而,半導體技術發展迅速,全球領先的代工廠台積電更已在全力開發3nm量產技術。如上所述,終端產品的技術不可能因為國內技術未能支援而停止創新,除非中芯有辦法奪得海外代工廠的技術,否則在半導體技術持續出現顛覆性突破下,5年的技術落差只會隨時間而放大。最終,中芯只會淪為第三世界電子消費品的晶片代工廠。

結語

簡短地說,中芯在短期或可實現強勁增長,尤其14nm技術剛投入量產,但長線而言,擁有領先技術優勢的代工廠才可穩守市場地位,市場上絕對有更好選擇。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 Oscar Yu 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The Motley Fool Hong Kong Limited(www.fool.hk) 2020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