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研發投資巨大
兩家公司遭受的待遇不同,故有各自分工。中芯國際被中央「欽點」成為國家的芯片製造工廠,公司幾乎不計成本地作出鉅額資本開支及研發新製程。中芯國際於2020年預計的資金開支達31億元(美元.下同),但2019年第三季度及第四季度的利潤分別為1.15億美元及8,873萬美元,相當於一年時間投入近8年的利潤。
巨額投入的目的,是希望能夠拉近與台積電(TSMC)、英特爾(Intel)及三星(Samsung)世界三大晶片生產巨頭的技術差距,從而實現「自主生產」。然而,沒有一家公司能夠長期在「每年投入八年利潤」的燒錢情況下自然生存,最終也須依靠「大水喉」介入。事實上,中芯也享受被國企資金支持及政府補貼的狀態下生存。
不過,在投資者角度,買入中芯的原因,已不再是看財報及基本分析,而是到底中央扶持中芯的決心。
華虹半導體技術相對落後
至於華虹半導體,由於規模原因,沒有受中央大力扶持,故此很早放棄「製程競賽」(據公司業績顯示,製程最先進為0.13微米,即130納米。作為對比,台積電準備量產5納米,中芯國際量產14納米。行業中,製程減少一半,等於升級兩代,即中芯國際與台積電有三代的差距,而華虹與中芯的技術差距,約6代),故將重心放在生產仍有盈利能力的晶片之中。
不過,隨著產能使用率長期在高位,而公司持續盈利下,故有擴產計劃。公司在無錫建設的12吋生產綫開始生產,但在會計原則下,卻成為盈利大幅波動的原因。
工廠開工後,便開始扣減折舊,但半導體工廠需時作調較及試產,早期收入不高,導致產能使用率及營運效率下降,大幅影響公司毛利率及純利。事實上,華虹半導體第四季度的業績顯示,公司收入按年減少2.5%至2.43億元,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34%,下跌7個百分點至27%,加上經營開支大幅上升下,最終純利僅得1,402萬元,按年下跌7成。
公司預期,屬淡季的第一季度,收入約2億美元,毛利率約21%至23%之間,與第四季度的數字比較,加上武漢肺炎肆虐下影響電子消費產品的銷售,相信該季度會出現虧損的機會極高。
結語
可以見到,隨著新廠開工,反而成為公司業務大幅轉差的原因。短期而言,華虹半導體並非適合投資者選擇,但投資者仍可留意中央會否出手注資、公司新廠的營運效率能否持續提升,從而拉高毛利率等因素,決定入市機會。
作者:萬里富
链接:https://xueqiu.com/3362681613/142139833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xueqiu.com/3362681613/14213983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