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當地時間21在日內瓦表直言,COVID-19首批疫苗可能要在18個月內研發完成推出,因此「目前我們必須採取一切行動,使用可取得的武器」。究竟有什麼「武器」可頂住先,在疫苗誕生前應付病毒,據報目前主要有3種療法。
其一:抗伊波拉病毒藥物瑞德西韋
美國第一名確診武漢肺炎的病人,是一個35歲的男性。他1月15日從武漢探親返美,隨後4天出現乾咳、發熱、噁心嘔吐等症狀。確診後,他在華盛頓州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
根據《紐英倫醫學雜誌》(NEJM)在1月31日發表的病例報告,這名男子在住院第六天時,X光片出現了非典型肺炎的徵兆,且病人必須依靠呼吸器才能維持血氧濃度。隔天傍晚,醫師決定使用試驗性的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Remdesivir)來為他治療。
服用瑞德西韋後的隔天,男子情況好轉,X光片顯示的肺炎徵兆消失,不需依賴呼吸機即可自主呼吸,而且食慾有進步。最後在1月30日,他退了燒,且乾咳的症狀也漸漸消失。2月3日,華盛頓州地區醫院宣佈,這位男子已經出院。
瑞德西韋是由吉利德公司(Gilead Sciences Inc)針對伊波拉病毒所開發的藥物,作用為抑制病毒複製所需要的蛋白質。但之後,吉利德的研究團隊發現,這個藥物在實驗室的細胞模型(cell model)中,竟然也可以抑制MERS及SARS病毒。
雖然如此,實驗室的細胞模型比較簡單,並不表示藥物一定能在複雜的人體身上,保有同樣的功效。報告指出,目前仍然需要更進一步的試驗,才能確定瑞德西韋對武漢肺炎的療效,以及其安全性。
其二:治療愛滋病的「雞尾酒療法」
泰國的拉加維第醫院(Rajavithi Hospital)宣佈,他們使用「雞尾酒療法」加上流感病毒常用藥,幫助一名來自中國的武漢肺炎患者康復。
雞尾酒療法是由華裔美籍科學家何大一所發明,用以治療愛滋病患者。之所以用「雞尾酒」命名,是因為治療過程中混合了三種藥物,如同調製雞尾酒般混和著讓病人服用。三種藥物分別是:
- 核甘酸反轉錄酶抑制劑
- 非核甘酸反轉錄酶抑制劑
- 蛋白酶抑制劑
拉加維第醫院醫師阿蒂波尼瓦尼奇(Kriangsak Atipornwanich)表示,他們使用高劑量屬於蛋白酶抑制劑的lopinavir和ritonavir,結合抗流感藥物奧司他韋(oseltamivir,又名「克流感」)治療一位71歲的武漢肺炎重症女性患者。12小時之後,女患者從筋疲力盡的狀態進步到可以坐在床上,並且燒也退了。
而48小時之後,她的病毒量血液檢驗也從原本的「陽性」變成「陰性」。但如同美國的醫師以瑞德西韋治療武漢肺炎的情況,泰國的案例也只是單一個案,尚未有大量的臨床案例證實雞尾酒療法可有效治癒武漢肺炎。
且該名患者從發病到使用雞尾酒療法時,中間隔了12天,因此無從得知血清檢驗病毒量為陰性的原因——是藥物阻止了病毒複製,抑或是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戰勝病毒。
其三:支持性療法與症狀治療
台灣首例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人——55歲的女台商也已痊癒出院。台灣疾病管制署2月6日表示,該名患者「臨床症狀改善、三次採檢皆呈現陰性、X光結果亦有改善」,恢復狀況良好並解除隔離限制。
而越南的首例武漢肺炎患者經過十幾天的隔離治療後,咳嗽、胸痛及發燒的症狀都消失,且採檢結果也呈現陰性,已獲准出院。治療該患者的醫生表示,早期發現、積極隔離治療是痊癒的關鍵。
台灣和越南的醫院治療這兩例病人,主要採取「症狀治療」以及「支持性療法」,並沒有如同美國及泰國的案例使用試驗藥物治療。
所謂支持性療法,是指提供身體所需的物質來維持身體機能,並且幫助病人自身的免疫系統與病毒對抗。
因為在對抗病毒的過程中,身體會大量消耗自身的資源,比如發燒時,熱量與水份會不斷消耗。而如果患者的食慾降低,無法正常補充能量,就必須注射生理食鹽水及葡萄糖等來提供身體營養。抑或是在肺發炎的情況下,肺泡無法順利與外界交換氧氣,因此血氧濃度降低,患者就會感到喘不過氣。此時必須提供患者呼吸設備,以保證他的身體器官能得到足夠的氧氣。
而症狀治療的意思則是,有甚麼症狀就給甚麼藥。比如患者嘔吐,就給他止嘔吐的藥;患者發高燒,就給予退燒藥。症狀治療只是讓患者在病程中過得舒服一點,沒有針對最根本的病因進行根除。
此外,台灣首例病人除了使用上述療法,也嘗試搭配干擾素治療。
目前,各國醫療人員積極將各種抗病毒藥物投入治療武漢肺炎,但以瑞德西韋最被看好能夠成為治療武漢肺炎的特效藥。生產商吉利德已經與中國合作,展開瑞德西韋更進一步的臨床試驗,期待能證實瑞德西韋的療效與安全性。
責任編輯:鄧國強
https://china.hket.com/article/2562873/?lcc=ac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