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商業化再加速,知乎要與拼多多組團“帶貨”

原標題:商業化再加速,知乎要與拼多多組團“帶貨”
  在“牽手” 百度和快手後,知乎又和拼多多“組隊”了。
  據36氪旗下公眾號Tech星球報導,知乎“好物推薦”一欄商品來源新增電商平台拼多多,部分知乎大V收到了內測邀請。在“好物推薦”功能當中,創作者可以在回答、文章、櫥窗中插入拼多多商的商品卡片,當有用戶購買該商品,博主可獲得相應的佣金收益。
  2月19日,知乎方面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知乎的“好物推薦”功能的確引入了拼多多作為合作方,目前已進入功能內測階段,平台會根據測試運行情況決定正式上線時間。
  時代財經梳理髮現,自去年9月份內測“好物推薦”欄目以來,知乎已經與淘寶、京東和拼多多四大電商平台達成了合作。
  “帶貨”心切
  在互聯網分析師丁道師看來,知乎早就應該推出“好物推薦”這類通過內容變現的商業模式。他在2月19日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表示,知乎之前過於注重內容和社區平台化建設,忽略了商業化探索。而現在各類變現模式的上線,有助於內容創造者“解渴”。
  艾媒諮詢行業分析師劉傑豪則向時代財經分析稱,在與百度、快手合作後,流量渠道的拓展為知乎商業化提速提供了一定的基礎,這可能也是知乎“好物推薦”能接連吸引到阿里、京東和拼多多方面進行合作的原因。
  2016年開始,知乎商業化提速。但彼時,知乎並沒有像微博、抖音等平台一樣允許創作者們接洽和發布廣告,而是以值乎、“鹽選會員 ”和Live等知識付費項目作為主要變現途徑。
  進入2018年後,趁著短視頻的風口,知乎先是在當年4月推出了短視頻欄目,年底又內測了一款名為“即影”的短視頻App。但上述兩個項目均出師不利——前者一直在平台內不溫不火,未受到外界過多關注,而後者隨著知乎在2019年4月發布的一則停更公告而宣告夭折。
  與此同時,這一系列“不痛不癢”的商業化嘗試也未能很好滿足創作者變現的慾望。由於部分創作人認為其在知乎的名氣與收益不匹配,知乎曾出現過幾次用戶流失事件:2017年初,今日頭條 (現字節跳動)推出問答平台悟空問答,高價獨家簽約了300名知乎大V.2019年初,又有400多位知乎的頭部答主離開知乎入駐微博
  2019年,知乎又模仿小紅書玩起了“帶貨”模式。2月,知乎上線了App“CHAO”,定位 “男性種草社區”。9月至今,知乎又開始內測“好物推薦”功能。據Tech星球報導,在“好物推薦”中,不同商品佣金並不相同,平台與博主則以7:3的比例進行佣金分成。
  丁道師認為,不同於小紅書這類在平台內搭建電商交易體系的“種草”平台,知乎的“好物推薦”會直接利用內容為電商平台引流,目的依然是激勵創作者生產真實的商品推薦內容。
  但丁道師擔憂這一模式的持續發展動力,“從商業上來說,(好物推薦)肯定是賺錢的,但可能會影響到知乎口碑,需要進行平衡。”
  與此同時,儘管早與百度、快手兩大流量池達成合作,知乎在用戶數量的瓶頸也有可能會影響到它商業化的前景。易觀千帆指數公佈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1月,知乎App的月活用戶為1981.8萬人。相比之下,小紅書的月活用戶則為10662.4萬人,兩者相差了5倍多。
  知乎“往下”,拼多多“向上”
  知乎將拼多多引入“好物推薦”功能意味著拼多多的商品將直接展示在知乎的內容平台中。但在很多人眼中,知乎、拼多多兩家平台的調性都不盡相同,受眾群體的區別也較為明顯,兩者為何能走到一起呢?
  在丁道師看來,知乎達到目前的體量,用戶結構已經較為多元,大眾用戶的數量多過所謂精英用戶。知乎與拼多多之間用戶調性的衝突,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強烈。
  事實上,如今知乎也確實更願意強調自己的“大眾化”的一面。2019年8月,知乎方面在接受時代財經時就曾表示,知乎的定位是“綜合性社區平台”,希望知乎在未來“百花齊放”。
  對於此次通過“好物推薦”與拼多多進行合作的原因,知乎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財經,拼多多是一家綜合性、多品類的互聯網電商企業,銷售的產品既有價格萬元以上的,也有10元以下的。其用戶群體既包括一線城市的消費者,也包括三四線城市的消費者。“我們認為,作為知名的電商平台,拼多多上有許多'好物',可以與知乎的'好物推薦'展開合作。”
  拼多多方面在接受時代財經採訪時並未做出回應,但近年來他們的各類動作似乎能幫助外界窺見其中的端倪。
  2019年以來,助“百億補貼”和“新品牌計劃”等政策,拼多多正試圖推動下沉市場與一二線城市用戶的融合。根據QuestMobile數據,過去一年拼多多的用戶增量主要來自於新一線和二線城市,一二線城市用戶對GMV的貢獻在持續提升,由去年1月的37%提升至6月的48%。
  與知乎的合作,或許能讓拼多多挺近“五環內”的目標更進一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