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間又來到季末,是時候檢視過去一個季度恒綜強勢股和德里豪斯(Richard Driehaus)強勢股策略投資組合(下稱「恒綜組合」和「德里豪斯組合」)表現。在檢視強勢股表現之前,筆者先就近日美國長債息抽升的情況,補上一筆。
美國聯儲局上周議息會議後,不難發現較長檔期的債息升勢均十分顯著;其中10年期債息由約1.3厘,飆至約1.565厘,即在短短5個交易日內抽升超過25個基點【圖1】。以債市波幅來看,升勢可說異常猛烈。
長債息升勢為何如此凌厲,筆者相信又是聯儲局的「功勞」。讀者若非善忘,應該還記得今年初長債息同樣出現過一段急升的走勢,當時由1月下旬約1厘水平,在兩個月內攀近75個基點,至1.742厘(以收市價計)。
當時,不少市場人士估計債息正朝向1.8厘至2厘關口進發。不過,聯儲局卻即時「撲出來」釋出通脹屬短暫現象的訊息(詳見9月16日本欄),並且不時「催眠」及加深投資者對這看法的認同。聯儲局對高通脹看法的立場,亦確實令部分市場人士深信不疑,曾令長債息由3月高位,輾轉下滑至8月初的不足1.2厘,即累計下跌超過50個基點!
然而,在上周議息會議中,聯儲局一反常態抱持偏鷹立場,並且調高美國短期通脹(PCE)預測至4.2%,加上主席鮑威爾警告通脹升溫恐持續更長時間,無不迫令早前深信通脹「短暫論」的投資者改變看法,間接地推動債息抽升。換言之,市場對通脹預期的轉變,是觸發長債息呈過山車式表現的根源。
值得留意的是,有效反映經濟表現的「銅金比率」,以至「油金比率」(詳見3月4日本欄及9月24日「信析」),均顯示當前宏觀經濟尚算理想。而且按照歷年這兩個比率與長債息的密切關係,債息理應處於更高的1.8厘至2厘之間【圖2】。
早前鮑威爾的通脹「短暫論」阻截了債息升勢,惟目前這假設已不成立,是否意味長債息稍後將再次挑戰1.8厘至2厘的目標呢?無論如何,1.55厘是10年長債息關鍵位置,這相當於2012年至2019年徘徊區底部。若然稍後確認突破及企穩其上,債息進一步上揚空間將更大。
說回兩個強勢股策略組合第三季的表現。為顧及部分讀者未必了解「恒綜組合」和「德里豪斯組合」的揀股準則及操作機制,筆者先簡單重溫一下相關情況,進而檢測這兩個組合在過去一季的表現。
強勢股選股策略背後的理念,是選取處於強勢的股份(Momentum stocks)加入投資組合內,寄望這些股份強勢得以延續(即強者愈強),進而帶動整體投資組合有理想回報,「恒綜組合」和「德里豪斯組合」便是採用這種風格選股【表1和表2】。
組合具體操作方面,兩個模擬組合的持股數目均為10隻,約於每季季初(即1月、4月、7月和10月)重整,將一些最新、最強的強勢股換入模擬組合。風險管理方面,組合設有15%移動止蝕(Trailing Stops)機制,即任何持股若由高位回落15%以上,便於翌日收市價平倉止蝕,並持有現金至下一個季初檢討時才再入市。另外,模擬組合內股份回報率還包括期內派發的股息,表現則以盈富基金(02800)作基準(benchmark)比較。
去年第四季開始,筆者就這策略增加入市時機(market timing)規限,就是在每季季初(季末)組合重整時,需要檢測大市環境是否合適入市。具體做法是重整當日「EJFQ強勢股指數」須高於30%門檻,因為該指數是反映整體逾2500隻港股中強勢股買盤佔整體大市成交的比重,指數處於愈高位置,意味強勢股買盤愈強,利用動力型策略入市便愈適合。若然重整當天強勢股指數低於30%門檻,便等待指數於季內回升至30%以上才入市。
那麼,這兩個強勢股組合於過去的第三季表現又如何呢?
正如早前筆者於本欄分析,恒指於第一季末、第二季窄幅上落的走勢,跟2018年上年半情況十分相似,並且預期恒指於7月將出現突破、不論向上或向下發展(詳見6月24日本欄)。踏入第三季初,由於組合須作出重整時,恒指尚未突破,故只好按操作重整組合。然而,組合重整後不久,一如預測港股確認向下突破,迄今已下挫4000多點(或15%)。這輪跌勢令「恒綜組合」和「德里豪斯組合」分別有9隻和10隻的持股,在前述15%止蝕機制下被迫平倉。
總結第三季組合表現,「恒綜組合」和「德里豪斯組合」分別錄得虧損8.1%和6.5%【圖3】,儘管如此,卻較同期盈富錄得13.4%的跌幅為佳,可見止蝕機制對保障組合免出現深度虧損發揮積極作用。無論如何,若以2009年金融海嘯迄今的表現,「恒綜組合」和「德里豪斯組合」分別錄得19.6%和20.7%的複合年均增長率,同樣遠遠跑贏盈富的7.5%。
最後,強勢股指數昨天只是處於13.5%的偏低位置,反映整體大市強勢股買盤薄弱,暫時不建議透過強勢股選股策略揀股入市。稍後待強勢股指數符合要求時才重新入市(門檻是強勢股指數達30%或以上水平)。不過,筆者先列出今年最後一季兩組合的強勢股名單供參考【表3和表4】。
信報投資分析研究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