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ww2.hkej.com/wm/article/id/3080409
本文出版之日,俄烏衝突已經超過一個月,而且戰況膠着,什麼時候停火似乎難以預料。不過各地巿場已經消化了新聞,雖然歐羅和英鎊仍較開戰前弱,但是不少歐美指數都回升到戰前水平。這星期的急速反彈,就是為什麼筆者說在這種波動巿之中,要不就離場不賭,要不就抓緊優質股不放,短炒反而最容易愈炒愈輸。
另外,息口上揚,美國10年期債息已經升穿了2.4厘,反映債巿投資者亦覺得聯儲局不會因為俄烏衝突而減慢加息步伐。更可能因為歐美對俄羅斯制裁,打亂了能源和糧食貿易,因而令通脹進一步加劇。不過,這星期的股巿大升之後,納斯特指數又重回了萬四點以上,似乎假設了加息幅度不會很高。
政府出口術壓通脹預期
我一直的看法都是高通脹令實質工資縮水,傷害了穩紮穩打的「誠實巿民」,但同時令借貸的實質價值下降,實際上令一眾債仔受惠。歐美各國政府的借貸都不少,而且受惠於過去十五年的極低息環境,財政負擔不重。像美國今天的借貸額是2007年的幾倍,但是所需支付的利息卻較2007年為低。
所以,歐美政府為了民心和選舉,都要宣稱有壓低通脹的政策。但是加息太急卻會擾亂他們的財政。而且如果民眾提高了通脹預期,就會要求加薪,又會提前消費,結果反而會形成慣性通脹,令通脹維持在高水平。所以各國政府都出口術,但是實際加息卻步伐不快。
例如聯儲局2月召開了緊急會議沒有加息。之後直至俄烏開戰前夕,本來巿場預測3月加息1.5次,是100%機會加0.25厘,再有五成機會加0.5厘。到最後亦只加了0.25厘,反映了聯儲局雖說加了息,但幅度不大。
而且,雖然北約國家沒有派兵干預俄烏衝突,但是各國都有輸送人道和軍用物資。到將來停火之後,又要支持烏克蘭重建,這些都是三個月前沒有預料過的開支,加上原來新冠肺炎的疫後政策,各國都需要進一步借錢。對美國來說,這些額外開支佔比很少,但對歐洲諸國來說,則不是小數目。
歐洲將進入大型投資期
再加上俄烏衝突已經改寫了歐洲的政治論述。例如,德國政府已經率先宣布大加軍費,歐盟又公布會靠投資能源擺脫對俄羅斯油氣的依賴。這些政策是否有效,還需時間驗證。但是歐洲進入大型投資期,各國政府大舉借貸,似乎事在必行。因此,美元區之外的國家加息只會更慢。
七十年代那次滯脹,陰乾了一堆稱霸五六十年代的綜合企業,所以才出現了電影《華爾街》那類股壇狙擊手,將這些老舊企業拆骨圖利。2008年的金融風暴,因為游資充足,倒下的老店不多,只是後來科技新貴和中資企業崛起,老店的排名後移而已。
但是這一波高通脹,歷時已經超過一年。而且就算俄烏衝突即時解決了,已經造成的阻滯都需要好幾個月才能解決。如果戰況繼續膠着,影響更可能以年計算。因此,是否「滯」尚未可知,但是「脹」已經是基本現實。對稱霸八九十年代的企業來說,捱過此關也許就是最大挑戰。
科技股加速取代舊企業
當然,七十年代的滯脹發展較慢,因為電子科技尚未成熟,巿場上出現不了取代舊霸主的新選擇,所以才需要金融狙擊手才完成轉型。但是無論是互聯網服務還是電動車等綠能科技,這一代的科技股最大賣點往往是營運成本較低。滯脹會引發成本上升,只怕科技股取代舊企業的速度會更快。因此,納斯特指數再次發勁,亦是有理可依。
(編者按:楊書健最新著作《息賺秘笈》現已發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