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8日 星期一

畢老林 投資者日記 鷹鴿難辨刻意模糊 最後一哩考起鮑公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3545805/%E9%B7%B9%E9%B4%BF%E9%9B%A3%E8%BE%A8%E5%88%BB%E6%84%8F%E6%A8%A1%E7%B3%8A+%E6%9C%80%E5%BE%8C%E4%B8%80%E5%93%A9%E8%80%83%E8%B5%B7%E9%AE%91%E5%85%AC

8月27日,周日。今年的傑克森霍爾(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會剛閉幕,大會主題是〈環球經濟的結構性轉變〉(Structural Shifts in the Global Economy),世界正經歷百年未遇大變局,如此定調恰當不過,惟金融市場只爭朝夕,焦點離不開短期政策前景,重頭戲自然是聯儲局主席鮑威爾上周五發表的演說。

鮑公去年在Jackson Hole上鷹聲嘹亮,八分鐘講話震散環球股市,今年演說結尾部分強調,聯儲局將堅持下去,直至任務完成,用詞跟12個月前幾近隻字不差,情景卻截然不同。


美國通脹率去年6月高見9.1%,如今回落到「三字頭」(7月份CPI按年上升3.2%),政策重心已從義無反顧阻止物價失控,轉向審慎權衡應否為了走完抗通脹最後一哩路,即實現2%目標而容許經濟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中性利率迷思

決策者由當初嚴重低估通脹,極速轉為激進緊縮,設身處地,那是亡羊補牢別無選擇。一年半過去了,美國通脹確實顯著降溫,但意想不到的是,就業及消費強勁依然,連環加息對經濟的打擊遠不如估計般大。

單就結果而論,通脹在緊縮政策沒有對經濟造成多大損害下持續降溫,局方理應喜出望外,惟同時衍生出新的難題:40年來最猛惡的加息周期無法遏抑需求,目前的利率水平是否足以限制經濟活動?沿此路進,決策者又應否對中性利率(neutral rate of interest)作出新的評估?今年央行年會探討的正是環球經濟結構性轉變,評論界高度關注中性利率,何去何從,對金融市場的影響勢必與日俱增。

從演說內容看,鮑威爾並未發放偏離7月議息後記者會的訊息,鷹鴿任君演繹。針對當前政策利率較中性利率高出多少,鮑公同樣含糊其詞,盡可能因應數據保留未來決策靈活性。

變數引發誤判

利率處於中性水平有助確保物價與就業達致最佳平衡,惟怎樣才稱得上中性利率,從來只是一個估算,經濟中某些因素倘若改變了,官員對中性利率便可能出現誤判,從而令貨幣政策是否具備足夠約束力變得不確定。

經濟學家滿腹疑團,期望鮑威爾能提供多一點指引,但他並沒有這樣做,演說內容與上月記者會大同小異,重申實質(real)利率回復正數,目前政策立場足以對經濟活動、招聘和通脹產生下行壓力。取態審慎可以理解,皆因鮑公一旦正面回應中性利率有變的揣測,暗示局方會認真考慮向上修正評估,那便無異於確認疫後宏觀經濟大環境已經改變,市場反應無從估計。

聯儲局上月恢復加息0.25厘後,鮑威爾於記者會上費盡唇舌談論實質利率,並聲稱不排除在通脹降至2%前停止加息,老畢認為這反映決策者意識到過度緊縮對經濟的潛在禍害,眼見物價受控而經濟毋須付出沉重代價,斷無理由為達標而達標,矯枉過正傷害經濟,扼殺實現軟着陸的機會。根據當時情景,在下判斷7月加息大概率是這個周期的最後一次。

抗通脹三階段

然而,事態發展出乎老畢意料,美國經濟韌性之強,就連樂觀派也吃了一驚,長債孳息率踏入8月一升再升,顯非債限鬧劇落幕後大規模舉債足以解釋。連番加息無法促使美國經濟降溫,愈來愈多經濟學家質疑決策者對中性利率的判斷,長債息率若基於這個原因而顯著上揚,老畢先前對債市的押注即使能「笑到最後」,恐怕也要經歷無數波折。

聯儲局抗通脹首階段重手調高利率,次階段放慢步伐靜觀其變,如今到了接近尾聲的第三階段,債市沽壓反而益發沉重,足證金融市場變數難測。鮑公Jackson Hole演說鷹鴿難辨刻意模糊,這最後一哩路該怎麼走,當真考起了他。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