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日 星期三

畢老林: 等埋最後一個淡友轉軚才食糊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3523288/%E7%AD%89%E5%9F%8B%E6%9C%80%E5%BE%8C%E4%B8%80%E5%80%8B%E6%B7%A1%E5%8F%8B%E8%BD%89%E8%BB%9A%E6%89%8D%E9%A3%9F%E7%B3%8A?ref=hkejwriter

8月1日,周二。2023年既有趣又諷刺,從宏觀經濟到股市走勢,專家眼鏡可謂碎滿一地,值得探討之處多不勝數。今天且以美股操作者的角度,分享三點觀察及一些實戰體驗。

一、承接去歲市場頹風,看淡陣營年初聲勢浩大,聯儲局激進緊縮疊加債息倒掛,主流意見幾乎認定經濟衰退無可避免,始於去年10月的美股升勢無非熊市反彈,完成後勢必再度探底。

七個月匆匆過去,美國經濟出乎意料地硬淨,難得通脹持續降溫,為叫停加息提供了必須條件。證諸數據,軟着陸不再是一廂情願,悲觀派反被迫得翻來覆去,艱苦辯稱衰退何以「近在眼前」。

熊市反彈站不住腳

美股就更極端了,標普500指數不僅沒有重新探底,且幾近盡數收復去年失地,離破頂僅一步之遙。姑勿論那是技術牛抑或長牛,熊市反彈已愈來愈站不住腳,皆因隨着時間推移,標指要回試去年10月12日3577點收市低位,等於要從現水平4588點(周一收市)劇挫22%,可能性自然不能排除,惟重點乃不可忘記「再度探底」這四個字,若把未來任何調整皆當作觀點正確的佐證,未免有點打茅波了。

二、另一與淡友估計完全相反的是,美國3月爆發地區銀行危機,滿以為揭開波動性大增序幕,股市難免噩夢連場,豈料劇情發展跟淡友想像背道而馳,市場發現聯儲局原來可以邊加息邊針對性放水,成功阻止危機擴散之餘,久違了的Fed Put雖死猶生,只是換個形式存在而已。

從這點着眼,地區銀行「風暴」不但沒有成為股市波動加劇的催化劑,反而間接鼓勵投資者擁抱風險,在加息周期中意外地變成波動性受遏源頭。五個月後回望,這場銀行危機恍如「茶杯裏的風波」,不管股民是否過於老定,單論對波動性的判斷,淡友顯然打錯算盤。

三、大家也許以為,老畢單向撐好友,對美股估值過高等潛在風險視而不見,事實不然。作為操作者,我並不在意牛熊激辯誰對誰錯,「荷包」才是在下最關心的。

從愈來愈多投資者懶得為持倉作對沖可見,市場已顯得「大安旨意」(complacent),但在美股這波升浪中計錯數者畢竟太多,基金經理有基金經理過於保守,散戶有散戶受高息誘惑緊抱茄殊,海量現金早已逼爆貨幣市場基金。

離真正亢奮尚遠

以此觀之,投資者戒心雖漸見鬆懈,可是又未到所有人都全情投入的地步,與真正亢奮尚有距離。美國未來一兩個月出爐的宏觀數據若繼續朝着「對」的方向走,軟着陸論述必更振振有詞,戰績落後的「芬佬」固然急於追數,老散也會FOCUS(Fear of Cash Underperforming Stocks)上身,到了那個時候,離物極必反大概不遠,惟調整前最後爆升也會格外強勁。

論值博率,美股現水平已不吸引。舉個簡單例子,5月相對科技龍頭表現天差地遠的小型股,近期受惠於資金追落後,兩三個月下來大幅反彈。以追蹤羅素2000小型股指數的ETF(IWM)為準,5月買還有170美元這個筍價,現在入市,二百蚊幾乎冇找,怯於在關鍵支持位押注,當下出手便要博爆穿200美元阻力,一來一回,形勢自然大不相同。反過來看,春末夏初於一片質疑聲中搶先入局,如今便有空間等候終極melt-up,毋須太早離場。然而,如何判斷什麼時候適宜食糊?投行那些貪婪指標未必次次管用,以「人」為本也許更靠譜。

摩通悍將孤軍作戰

華爾街最紅的兩位策略師,無獨有偶俱屬大淡友,効力大摩(摩根士丹利)的威爾遜(Michael Wilson)近日公開承認睇錯市,剩下小摩(摩根大通)悍將科拉諾維奇(Marko Kolanovic)孤軍作戰,在最新發表的報告中堅持看淡。股海有句老話,當最後一個淡友轉軚睇好,往往便是市場見頂之時。科拉諾維奇昔日乃人盡皆知的大好友,去秋一反常態披上熊衣,許多人大感意外,惟唱淡咁耐升咁耐,至今差不多已有一年。前車可鑑,此君一旦放棄「擇善固執」,美股深度調整恐怕不在遠矣。

 

(編者按:畢老林最新著作《我的投資日記》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