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艾麗卡
馬來亞銀行經濟學家
她指出,該地區的一些國家——如泰國、越南、緬甸和柬埔寨——是淨出口國。Tay補充說,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市場,其大米需求的1%主要從越南和緬甸進口,因此印度供應短缺對中國的影響“非常小”。
此外,大米價格的上漲是在食品價格普遍下跌的情況下發生的。Tay 表示,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 食品價格指數,總體食品價格較去年 3 月的峰值下降了約 23%。
三個省份的洪水警戒級別提高後,中國的大米供應受到威脅 ,這三個省份通常佔中國大米產量的近四分之一。然而,泰指出,該國的大米庫存至少只能滿足八個月的年度需求。
“這是新冠疫情的遺產之一,”泰說。“各國正在意識到,無論是貿易衝擊還是農業供應衝擊,他們都需要做好應對這些干擾的準備。事實上,他們從過去三年中學到瞭如何積累大量庫存。”
中國也一直在加倍努力保障糧食安全。習近平主席將進口糧食的需要視為 國家安全風險的一個來源。
“但我認為,從長遠來看,我們正在尋找厄爾尼諾天氣模式,”泰說。“當這種情況發生時,正如今年下半年所預測的那樣,農業供應可能會出現更廣泛的中斷。”
泰說,主要的擔憂是,不僅大米供應受到影響,整個農業產量也可能受到不利影響。“這可能會導致消費者價格通脹面臨更大的上行風險,”她補充道。
最脆弱的人群
摩根士丹利在 8 月 3 日的一份報告中表示,全球(尤其是亞洲)食品庫存的增加有助於避免生產波動,並從消費者的角度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經濟的影響。
因此,這家總部位於美國的投資銀行預計,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波動首先會通過通貨膨脹顯現出來,然後通過淨貿易餘額顯現出來。
這尤其是因為對於大多數亞洲新興國家來說,食品在消費者價格指數籃子中佔據很大份額(約 30% 至 40%)。
除澳大利亞、印度和泰國外,亞太地區大多數國家都是糧食淨進口國。新加坡和香港100%的大米消費需求依賴進口。
從長遠來看,我認為我們需要接受與氣候相關的破壞將越來越頻繁的事實。
鄭艾麗卡
馬來亞銀行經濟學家
野村證券表示,這使得亞太經濟體“高度暴露”於全球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之下——儘管其影響可能要到幾個月後才能在通脹數據中完全體現出來。
推遲的原因可能是政府採取價格管制和補貼等措施,以減輕國內市場食品價格上漲的影響。但這也可能加劇全球糧食價格壓力。
野村證券經濟學家Sonal Varma 和Si Ying Toh 在8 月11 日的一份報告中寫道:“各國的滯後情況有所不同,但平均而言,我們發現全球食品價格通脹與亞洲CPI 食品通脹之間存在六個月的滯後。”這些滯後可能從印度尼西亞的三個月到韓國的九個月不等。
這意味著食品價格的任何上漲只會在今年年底或 2024 年初轉化為食品通脹。
野村證券將菲律賓視為“最容易”受到食品價格飆升影響的國家,因為食品在其消費價格通脹籃子中所佔比例很高,高達 34.8%,僅大米就佔其籃子的 8.9%。
標準普爾全球首席農業經濟學家兼研究總監保羅·休斯表示,低收入家庭無疑將受到最嚴重的打擊,無論他們是在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
“這些家庭往往將收入的很大一部分花在食品上。當價格上漲時,他們別無選擇,只能在可能的情況下削減其他方面的支出,”休斯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
最脆弱的作物
市場觀察人士正在密切關注某些食品類別。
厄爾尼諾現象預計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給亞洲大部分地區帶來乾旱,這將影響水稻作物。世界 第二大稻米出口國泰國 已經鼓勵農民 減少種植, 以節約用水。
標準普爾全球公司的休斯表示,同樣的干燥條件也會影響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棕櫚油(食用油的關鍵成分)以及澳大利亞小麥和大麥的生產。
亞行張表示,小麥和大米價格之間的“動態關係”也凸顯了密切關注小麥價格的必要性。他還確定了玉米和化肥的價格。
“巴基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等國小麥價格上漲鼓勵消費者轉向大米,給國內大米價格帶來上行壓力,”他說。
印度正面臨番茄危機,安得拉邦、馬哈拉施特拉邦、卡納塔克邦等主要番茄產區發生洪水後,價格飆升超過300%,凸顯了惡劣天氣對蔬菜價格的影響。
“從長遠來看,我認為我們需要接受與氣候相關的破壞將越來越頻繁的事實,”馬來亞銀行的泰說。
“實際上,科學家們一直在推出更多適應氣候變化的水稻品種,並試圖鼓勵農民採用更具氣候適應能力的耕作方法,”她補充道。
“所以我認為,隨著採用的開始,這應該會讓農業供應以及農民生計恢復某種程度的可預測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