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9日 星期二

特斯拉(TSLA.US)4680大圓柱電池:鋰電行業將重新洗牌?

 https://www.zhitongcaijing.com/content/detail/596867.html

有人認為4680可能會顛覆現有電池技術路線,也有人認為4680只是噱頭,量產遙遙無期。

2020年9月特斯拉電池日提出“4680”新型電池,即直徑46mm,高80mm的圓柱電池。

根據特斯拉展望:4680將在2170的基礎上能量(容量)提升5倍,里程提高16%,成本下降14%。

目前市場對4680的前景分歧較大:看好的人認為4680可能會顛覆現有電池技術路線,或許迎來圓柱電池的第二春;不看好的人認為4680只是噱頭,量產遙遙無期。

圖:特斯拉4680大圓柱電池構想

圖片

資料來源:特斯拉電池日

本篇報告主要回答三個問題:

1、4680大圓柱的優勢在哪裡?未來替代的是哪部分市場?

2、4680量產結節奏如何?

3、產業鏈哪些標的受益?

核心結論為大圓柱兼備安全性高+成本低的雙重優勢,從車企和電池廠規劃看,放量預計在2023-2024年,受益產業鏈有大圓柱電池+高鎳三元+矽基負極+單壁碳管+LiFSi+結構件。

01 4680路線優勢

大圓柱的優勢體現在安全性高+成本低,預計未來將替代部分三元軟包和三元方形的份額。

1、安全性:“圓柱”的優勢——是最有可能解決熱失控的方案

電池組內的熱失控蔓延是安全問題的主要關注點。

目前動力電池採用量較多的小容量電池進行串並聯成組,以滿足高能量的要求。因此汽車動力電池系統的安全問題就不再僅僅是電池單體,而是電池成組安全問題。

近年發生的動力電池事故,均是由於電池組中的某一個電池單體熱失控後產生大量熱,導致周圍電池單體受熱,進而產生熱失控蔓延。

圖:熱失控蔓延影響因素總結


圖片

資料來源:《離子電池熱失控蔓延問題研究綜述》芮新宇

圓柱不易引起熱失控蔓延的2個原因:

1)單體容量低,單個電池熱失控釋放的能量小,相較於方形和軟包來說不易引起蔓延。從單體層面看安全性排序:小圓柱>大圓柱>軟包>方形。

圖:不同形狀三元電池單體容量對比

圖片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其中4680電池按2170的5倍推算。

2)圓柱的弧形表面一定程度上限制電池之間熱傳遞;而方形和軟包的傳熱問題理論上是無解的。

方形、軟包電池由於具有平直的表面,組成模組後常常是平面緊密接觸的狀態,傳熱明顯(特徵主要為“側向加熱”)。

圓柱電池由於其弧形表面,即使在充分接觸的情況下仍存在較大間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電池之間的熱量的傳遞。

目前主要通過熱管理(大部分車企使用液冷)的手段,抑制熱失控在電池之間的蔓延。其中圓柱電芯的設計,本身俱備一定的熱失控防護的閾值,因此模組層面有更多的容錯空間(推測這也是特斯拉堅持圓柱路線的原因之一)。

2、成本低:“圓柱”的優勢——降低單體成本,“大”的優勢——降低BMS難度

1)生產效率高→單體成本低

圓柱:是最早商業化的鋰電池,生產最為成熟,體現在裝配效率高於方形和軟包,例如億緯新線1865/2170基本是200PPM(200個電池/min),國產線在150PPM以上;34大圓柱,例如寧德給兩輪車做的,約100PPM。4680現在的量產效率未知,但圓柱的特性(同心圓捲繞)決定了其生產速度,即使大圓柱低於小圓柱,但也會比方形和軟包的疊片快很多。

方形和軟包:200Ah以內的方形10-12PPM、200Ah以上的大方形10PPM以內。軟包的生產效率則更低一些。

以單車80KWh為例,2170圓柱需要4400個左右,單體容量250Ah方形需要300個左右,因此完成整車圓柱電池的生產大約需要20min,而方形則需要30min(按上限10PPM測算)。且圓柱的產線爬坡速度也要快於方形,例如圓柱生產設備3個月可以調試成功,方形則需要4-5個月。

2)圓柱變大→降低BMS難度

以上講了2點圓柱的最大優勢安全性高+單體成本低,但大規模使用1865/2170的主流車企僅有特斯拉一家。

主要由於圓柱電池單體容量較小,要達到一定的動力性能,電池的總量必然巨大,例如18650需要7000+個、2170需要4000+個,對電池系統的連接和熱管理技術提出極高要求。

因此,圓柱電池路線讓不少車企望而卻步。但4680時代,需要的電池單體數量下降為960個,更少的單體數量意味著PACK時空間利用率提高,且需要的BMS大大簡化(此處基於大圓柱散熱問題被無極耳技術解決)。

3)成本展望

預計大圓柱在24-25年達到成熟,屆時大圓柱單wh成本在0.45-0.5元,三元方形在0.5-0.55元,三元軟包在0.55元,LFP方形在0.3-0.4元,而目前單wh三元方形的成本在0.6元+,LFP方形成本在0.5元+。

02 何時落地?

1、車企態度

目前態度明確是特斯拉和寶馬兩家。特斯拉進度要更快些,預計22年可實現裝車,起量預計在23年後;寶馬預計24年SOP。

1)特斯拉

時間規劃:21Q3交流會表示將於22年初美國工廠實現4680裝車。預測國內至少在23年才會上4680。

車型規劃:不會把4680鎳基用於所用車,主要在長續航的車輛中使用;標續版的車用LFP(非4680)。4680將首先用於Model Y;其他可能搭載的車型有cybertruck、semi等。

Model 3由於尺寸問題,被部分工程師認為不適合裝配4680,因此我們假設Model 3三元版仍使用2170。

銷量預測:

LFP佔比假設:根據特斯拉二季報交流,馬斯克規劃未來特斯拉車型中1/3~2/3將使用LFP。我們假設22年及以後LFP版MODEL Y:國內佔比50%;美國及歐洲銷量佔比約1/3。

2170&4680假設:參照2170對18650的替代速度,因此假設22年以2170為主,23年後逐步轉向4680,24年4680完全替代2170(Model 3除外)。海外進展將快於國內。

帶電量假設:Model Y標續版帶電量約75度,按照4680帶來16%續航提升計算,長續航帶電量約87度電;電動皮卡200度電;Model 3平均80度電。

銷量:基於上述假設,我們預計如果明年年初實現順利裝車,22年全年10萬輛Model Y(在美國銷售的長續航版)將使用4680電池,對應裝機9GWh。23年進入大規模放量期,預計國內5+美國42+歐洲12共59萬輛,對應73GWh。預計24年將完成4680對2170的全面替代(Model 3)除外,預計國內30+美國67+歐洲25共122萬輛,對應148GWh。

滲透率:從22年開始進入加速滲透期,預計22-24年4680在特斯拉銷量的滲透率為7%、27%、45%,此後進入穩定期。由於4680用於帶電量高的車型,因此裝機的滲透率要高於銷量的滲透率,預計22-24年滲透率為6%、34%、50%。

圖片

2)寶馬

時間規劃:寶馬4695三元大圓柱預計開標100-120GWh,7年周期,SOP時間2024年。

車型規劃:目前計劃應用於寶馬大、中、小三個車型平台,均為CTC產品(可以理解成只有一個pack的CTP)。

2、電池廠進展

目前進展最快的是特斯拉自產電芯,預計明年實現量產;其次為松下,同樣是明年實現生產;億緯鋰能(除特斯拉外,大圓柱產能規劃最大的電池廠)、LG化學預計在23年之後開始放量。

特斯拉:自產4680電芯目前在弗雷蒙德工廠試生產,且測試順利。量產基地在德州,計劃在22年底產能達100GWh(特斯拉口徑偏樂觀)。目前特斯拉4680電池的試點產線良率已由去年的20%提升至70%-80%(批量生產良率要在90%以上)。

億緯鋰能:與StoreDot(以色列一家專注於快充的初創公司,對矽負極有獨到理解)聯合開發,佈局的是4680和4695兩個大圓柱電池,目前成品已出。目前已經公告的產能為20GWh,預計22H1開始建設,23年達產;預計24年產能將達到40GWH(新聞口徑)。

寧德時代:4680規劃8條線,共12GWh。

松下:21年1月消息:計劃在大阪工廠投資一條試驗線,預計2022 年開始投產。21年9月消息:4680型電池的研發目前正在進行中,松下暗示將在這方面加大投入。21年10月消息:計劃22年3月在日本開始試生產4680電池。

LG化學:21年3月消息:LG化學的4680電芯試生產線已經開始建設,組裝和電鍍設備已經安裝完畢,目標是在松下大規模生產電池之前完成試產。計劃最早在2023 年實現量產。

03 哪些產業鏈上的標的將受益?

1、電池公司

【寧德時代】(規劃12GWh)、【億緯鋰能】(已公告20GWh,22H1開始建設,4680進展走在前列)。

2、材料公司

核心邏輯是我們認為4680電池的推出是追求更高的能量密度(圓柱電池疊加高能量密度相比軟包、方形要安全),從技術層面尋求單wh成本的下降,結合產業鏈調研發現,4680進展和高性能材料緊密相關如矽負極、單壁碳管等,故我們推薦幾個高性能材料產業鏈:

高鎳:【華友鈷業】、【中偉股份】。市場擔心LFP對NCM的全面替代,而實際4680進一步推動高鎳、超高鎳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看好高鎳一體化的龍頭構建壁壘,其他關注【長遠鋰科】、【當昇科技】、【容百科技】。

矽基負極:【中國寶安】(貝特瑞)。我們預計2170電池矽添加量為5%,4680裡添加量為10%,目前矽基負極單價22萬元/噸,單噸淨利潤在6.5萬元,則對應2170單GWh盈利為406萬元,4680為813萬元。

碳納米管:【天奈科技】。矽基負極本身導電性能差,因此會增加碳納米管的使用,且為單壁碳納米管,假設初期粉體價格在900萬元/噸(現在多壁碳管價格在50萬元/噸左右),在負極添加比例為0.1%,60%毛利率下單噸淨利潤在450萬元,對應單GWh盈利在563萬元。

LiFSI:【天賜材料】。LiFSI具有較好的熱穩定性、電化學穩定性、更高電導率,提升電池性能。目前LiFSI價格超過40萬/噸,假設在電解液的添加比例5%,預計單噸淨利潤10萬元,對應單GWh盈利600萬元。

結構件:【科達利】。2170到4680結構件體積/容量增大了5倍,4680的殼體底部有防爆閥,結構更加複雜,新增蓋帽部分(2170公司不做蓋帽),故價值量會更大。此外,新產品在初期利潤率也會更佳。

圖:4680產業鏈彈性測算

圖片

報告來源:天風證券研究所

本文編選自“SEVEN調研紀要”;智通財經編輯:玉景。

智通聲明: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智通財經立場。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文中內容僅供參考,不作為實際操作建議,交易風險自擔。更多最新最全港美股資訊,請點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