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日 星期一

製造業指數惡化,經濟差滯脹臨門--信報11月1日

 https://www.reuters.com/article/%E6%B8%AF%E6%8A%A5%E8%B4%A2%E7%BB%8F%E8%AF%84%E8%AE%BA%EF%BC%9A%E5%88%B6%E9%80%A0%E4%B8%9A%E6%8C%87%E6%95%B0%E6%81%B6%E5%8C%96%EF%BC%8C%E7%BB%8F%E6%B5%8E%E5%B7%AE%E6%BB%9E%E8%83%80%E4%B8%B4%E9%97%A8-%E4%BF%A1%E6%8A%A511%E6%9C%881%E6%97%A5-idCNL4S2RS07R

週日公佈的中國製造業指標全線滑落兼差過預期,反映全球供應鏈問題、大宗商品價格急升以至電力短缺,對實體經濟的衝擊更為嚴重。經濟數據不濟,是否代表中國難以跟隨環球央行步伐收水?那又未必,因為目前大方向仍是通脹壓力持續,各國央行仍是以加息防通脹為主要貨幣政策目標。

國家統計局週日公佈,10月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從上個月的49.6降至49.2,低於經濟學家的預估中值49.7,亦低過50盛衰分界,意味製造業處於萎縮。10月份非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亦從9月的53.2降至52.4,低於預期的53。

根據國家統計局於公告的解釋,製造業PMI下降是“受電力供應仍然緊張、部分原物料價格高位上漲等因素影響”。製造業供需兩端進一步放緩,小型企業分項指數已連續6個月位於收縮區間,以中下游行業居多的中、小型企業的生產經營壓力較大。

從9月開始的電力供應緊張局面持續,影響了供應端產出;另一方面,隨著新冠疫情爆發頻率更高,多個省市收緊防疫管控,消費者支出疲弱,加上大宗商品成本飆升,製造商正苦苦經營。

供應鏈斷裂、能源短缺,在全世界都有出現,不是中國特有,歐洲就面對天然氣短缺,美國亦試過油站無油賣,疫情反彈致工人短缺。不過,中國PMI數據看來特別差,美國9月ISM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報61.1,優於市場預期,且創下自5月以來高位。

踏入11月,多國將陸續公佈最新PMI數據,且看歐美經濟是否也在10月份出現較大幅度降溫。採購經理指數為領先指標之一,可衡量製造業在生產、新訂單、商品價格、存貨、僱員、訂單交貨、新出口訂單等狀況,對國家經濟活動的監測和預測具有重要指標作用。以中國10月份數據來看,經濟景氣未許樂觀。

中國經濟指標大幅落後歐美國家也有其獨特原因,主要是國內房地產市場在中國恆大(03333)出事前後大幅放緩,不論新動工地盤抑或房地產銷售都急降溫;相反,美國、加拿大等的房地產活動持續興旺,樓價指標也屢創高位,這是中國經濟面對的特殊挑戰。

美國股市在10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無視企業業績差過預期,收市再創新高,未知是否跟衍生工具交易有關。整個10月計,標普500指數升了6.9%,在收水疑雲、通脹高企和供應鏈斷裂下仍有不俗表現,只能夠說美國真是太多游資了,水多股市自然升。同一時空下,中國股市10月原地踏步,滬深指數繼續浮浮沉沉,簡直是兩個世界。

不過,按消息面估計,11月美股未必會繼續順風順水,首先開局便遇上中國PMI數據惡化,很難相信世界各地的數據都會無故好轉,而企業盈利又直接與經濟活動和預期掛鈎,公司盈利難以睇好。

至於宏觀環境,經濟轉差不代表收水會放慢。高盛日前才發表報告,把預期美國加息時機提前一年之多。該行經濟學家Jan Hatzius等上週五在報告中指出,預計聯儲局完成縮減龐大的資產購買計劃後,不久便會把基準利率從0至0.25厘的區間上調,並預計2022年11月將會第二次加息,隨後每年加息兩次。

外界預計,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本週議息時將宣布,從11月或12月開始放慢資產購買步伐,減幅為每月約150億美元。一眾決策者對2022年還是2023年開始加息存在分歧,但投資界最近幾週已紛紛預計通脹將促使當局明年上調息率。

經濟轉差而通脹高企,這根本就是滯脹來臨。滯脹時期投資要倍加謹慎,眼前所見美股縱然再創新高,投資中國和香港股票卻是另一回事,比亞迪(01211)伸手集資無疑是另一警號。(完)

注:以上的評論僅為摘要,並且不代表路透立場。

Our Standards: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