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美國將消費物價指數(CPI)加上失業率得出的「悲慘指數」已升至30多年新高,不過美國股巿卻同時也屢創新高。香港奧國經濟學院院長王弼認為,美國悲慘指數愈高,可能令美國政府愈要托巿,反而會推高美國股巿。
同一時間,中國的生產物價指數(PPI)和CPI的差距也不斷擴闊,反映廠商未能轉嫁成本予消費者,因而不利中國股巿,上述的PPI和CPI的差距便也可看作是中國廠商的「悲慘指數」。
痛苦指數 (Misery index)
痛苦指數,一種總體經濟指標,於1970年代由亞瑟·奧肯發表,代表令人不快的經濟狀況,等於通貨膨脹與失業率之總和。
其公式為:痛苦指數 = 通貨膨脹百分比 + 失業率百分比,表示一般大眾對相同昇幅的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感受到相同程度的不愉快。現代經濟學家不同意以完全負面的「痛苦」一詞來形容上述通貨膨脹機轉的負面衝擊。 維基百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