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1日 星期五

股價收跌4%!AMD發佈挑戰英偉達AI芯片,爲何股價還大跌?

 https://news.futunn.com/hk/post/48608822/stock-price-fell-by-4-amd-challenges-nvidia-s-ai?data_ticket=1722413811440146&futusource=news_headline_list&global_content=%7B%22promote_id%22%3A13766%2C%22sub_promote_id%22%3A1%7D&level=2&report_id=266547&report_type=market&src=3%2C3&lang=zh-hk

新品未明顯改變近期財務前景。投資者期待AMD的AI投入帶來回報,還在等待AMD追趕英偉達取得進展的跡象,可能三季度業績發佈才能看到。評論稱,AMD新GPU MI325X無法有效挑戰英偉達的霸主地位,號稱對標Blackwell,實際表現可能不如Blackwell。

儘管發佈了號稱推理性能打敗英偉達同類人工智能(AI)芯片的新品,AMD股價仍大跌收場。投資者看來對口頭的宣講並不感冒,真正期待的是AI投入獲得回報的跡象。

美東時間10月10日週四,AMD舉行數據中心活動並推出MI325X AI加速器和多款網絡芯片期間,AMD股價僅在美股早盤尾聲時和午盤之初曾短線轉漲,此後午盤保持跌勢,一路下行,尾盤刷新日低至162美元,日內跌幅擴大到約5.3%,最終收跌4%,連跌兩日至一週來收盤低位,創9月3日以來最大盤中和收盤跌幅。


按說推出功能強大的AI芯片應該是利好,何況AMD的新品還對標英偉達備受關注的Blackwell架構芯片,爲什麼AMD股價還加速下跌?

有媒體概括,股價下跌顯示,投資者還在等待AMD的AI業務帶來回報。其評論稱,雖然AMD發佈了新芯片,但該公司近期的財務前景沒有很大變化。和英偉達一樣,AMD 也承諾每年都會推出新的AI加速器,加快創新步伐。不過,AMD 要趕上英偉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華爾街一直在等待出現AMD追趕英偉達取得進展的跡象。這種進步可能要等到AMD的下一次財務報告發布才能看到,也就是預計本月底左右AMD發佈今年第三季度業績後。

今年7月末發佈的二季度業績顯示,AMD的數據中心業務淨收入爲28億美元,同比增長115%。這主要得益於AI加速器MI300的強勁需求。作爲同英偉達H100競爭的旗艦產品, MI300單季銷售額突破10億美元,遠超市場預期。當時AMD CEO蘇姿豐表示,AMD的AI 芯片銷售額「高於預期」,公司計劃今年第四季度推出MI325X,明年推出應該與英偉達Blackwell相比「非常有競爭力的」MI350,2026年推出MI400。

AMD發佈業績後就有分析人士認爲,英偉達仍比AMD擁有領先優勢。AMD的數據中心業務規模相比英偉達仍很小——一個季度銷售額才28億美元。而英偉達截至4月末的2025財年第一財季數據中心收入爲226億美元,創下了公司該業務單季的最高紀錄,環比增長23%、同比激增427%。

本週四的數據中心活動中,AMD介紹,公司最新型的AI數據中心GPU MI325X有望今年第四季度出貨,並在明年一季度,通過戴爾、Eviden、技嘉、惠與、聯想、超微電腦等ADM合作伙伴搭載該GPU的產品推向市場。

有媒體稱,本週四的活動體現,AMD對AI芯片長期可能達到的市場規模越來越樂觀。蘇姿豐說,過去一年,AI需求超出了AMD的預期,她現在預計,到2028年,AI數據中心GPU的市場規模將達到5000億美元,每年增長超60%。而去年12月她預計,該市場到2027年將突破4000億美元。

至於AMD的MI325X會不會打敗英偉達產品,該媒體並不能斷言,暗示還是未知數。其指出,和MI325X最有可比性的不是英偉達的H200,而是英偉達最強大的Blackwell架構GPU,Blackwell GPU本季度已開始面向客戶推出,該架構GPU表現可能由於MI325X,MI325X基於和AMD 老版MI300X GPU 相同的 CDNA 3 架構。

華爾街見聞稍早提到,Lynx Equity Strategies評論稱,週四AMD股價大跌可能源於MI325X不能顯著改變ADM落後的現狀,無法有效挑戰英偉達的霸主地位。「除非AMD能夠展示出明顯的市場份額增長驅動力,否則該個股可能會重新測試其年度低點。」

Lynx Equity Strategies還指出,

AMD的「管理層可能宣傳其芯片的基準測試結果優於英偉達Hopper系列,但在實際運行工作負載時,我們認爲MI300X仍然落後於英偉達H100。除了卓越的HBM內存密度,軟件堆棧、背板網絡和功耗同樣重要。」

不過,券商KeyBanc的分析師John Vinh認爲,就算遠落後於英偉達,AMD的發展軌跡顯然是樂觀的,預計今年將出貨50萬片Instinct MI300X AI加速器,在AI市場上愈發佔有一席之地。

還有媒體稱,AI硬件領域正在吸引企業投入巨額預算,AMD希望從中分一杯羹。英偉達目前是整個市場的領頭羊,一些分析師認爲,鑑於AI硬件領域的巨大機遇,多家公司都有獲勝的空間。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2024年10月10日 星期四

無懼華爾街唱衰!蘋果股價逼近新高,已走出「股神」減持陰霾?

 

昨日,美股三大指數隔夜集體收漲,標普500指數續創歷史新高,道瓊斯指數也創下新的歷史收盤新高。

$蘋果 (AAPL.US)$也在近日表現強勢,似乎走出了巴菲特「大減持」的陰影。

隨着蘋果發佈會的順利落幕,有關新機和新功能的方方面面也逐步落地,具體情況如何呢?

新機銷售符合預期,研究顯示iPhone 16 Pro Max物料成本比前代高7%

首先,是最受關注的新機出貨數據。

據被譽爲「蘋果最準分析師」的郭明錤在社交平台上最新分享的出貨數據顯示,iPhone 16系列的表現似乎並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麼不堪,組裝訂單幾乎沒有變動,供應商被要求在「十一」長假期間不休假繼續生產兩款Pro系列,意味着兩款Pro機型的需求至今大致符合預期。

另外,市場調研機構TechInsights報告指出,在上市窗口期第三週到現在,蘋果iPhone 16 Pro機型繼續保持着強勁需求。

天風證券此前研報指出,iPhone 16新機首發等待時間縮短,該行認爲部分受去年同期供給側擾動影響,短期無需對需求過度悲觀,今年新機銷量和去年接近持平,整體產品結構中高端機型受歡迎程度更高,持續看好蘋果的三年創新週期。

當然,郭明錤也透露到蘋果有略砍11月中旬後的部分零組件訂單,但主要是iPhone 16和16 Plus兩款標準版機型,而且砍單幅度小於3%~5%。

此外,據研究機構TD Cowen最新調查顯示,製造一部256GB的 iPhone 16 Pro Max手機,包括零部件、產品組裝以及包裝等在內,整個物料成本爲485美元。相比之下,蘋果iPhone 15 Pro Max的材料清單(BOM)爲453美元,因此iPhone 16 Pro Max成本比前代要高32美元,成本提高了7%。

相對的,iPhone 16 標準版物料成本也有提高,達到了416美元,iPhone 15的物料清單成本爲395美元,差距爲21美元。這對於新機整體的毛利率將會有一定影響。

AI功能即將推出,華爾街分析師怎麼看?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預計會在10月下旬爲iOS 18機型推送Apple Intelligence的部分功能,這或許會對美國市場的出貨量有一定推動作用。但客觀來說,目前Apple Intelligence的功能並沒有特別重大的創新,可能也很難激起消費者的購機慾望。

在iPhone 16發佈暫未搭載Apple Intelligence之後,彭博Mark Gurman預計蘋果AI的圖片、表情生成及ChatGPT功能最早也要到12月在部分英語國家上線,消費者觀望心態致使換機需求被延後。而非英語國家的AI功能上線需要等到明年。

傑富瑞分析師Edison Lee表示,這次的新iPhone是首批配備AI功能的機型,對iPhone 16和iPhone 17的高期望是不切實際的,由於缺少實質性的創新功能和AI應用有限,市場對銷量增長的預期(5%-10%)可能無法實現,因此給出了持有評級,而此前是買入評級。

Lee認爲,雖然長期來看,蘋果在AI領域有潛力,特別是它是唯一能利用自有數據提供低成本、個性化AI服務的軟硬件集成玩家,但他也指出,蘋果的當前估值「偏高」,而且短期內AI不會成爲增長的主要驅動因素。智能手機的硬件需要改進才能真正支持強大的AI功能,這可能要等到2026年或2027年才能實現。

此外,英國巴克萊銀行本月1日對蘋果的前景持悲觀態度,該機構分析師報告稱,根據最近的供應鏈渠道檢查,蘋果可能在三季度削減了iPhone關鍵半導體部件約300萬片的產量。若得到證實,這將是最新的手機銷售週期中最早的訂單削減,由於iPhone仍佔蘋果收入的近60%,這將對明年的利潤影響相當大。

巴克萊分析師進一步指出,「蘋果人工智能」AI 平台的分階段推出是早期銷售的主要障礙。蘋果計劃於10月中旬在美國推出「蘋果人工智能」,功能,而其他語言支持計劃則於明年推出,這可能會使初期需求進一步推遲。

除此之外,美銀和摩根大通等公司的分析師也指出,蘋果本次新機的發貨時間可能表明市場對iPhone 16 Pro機型的需求低於上一年。

相比其他大型科技公司,華爾街對蘋果的態度更加謹慎。只有65%的分析師建議買入蘋果股票,而微軟、英偉達和亞馬遜的這一比例接近或超過90%。

 

 

 

英偉達價值仍被低估?歐洲資管巨頭斥巨資「半道入場」

 https://news.futunn.com/hk/post/48561887/is-nvidia-still-undervalued-european-asset-management-giant-criticizes-huge?futusource=news_headline_list&report_id=266464&report_type=market&src=3%2C3&global_content=%7B%22promote_id%22%3A13766%2C%22sub_promote_id%22%3A1%7D&level=1&data_ticket=1722413811440146

財聯社10月10日訊(編輯 黃君芝)在一波連漲後,「AI總龍頭」英偉達又一次逼近歷史高點,令投資者和分析師們歡呼雀躍。

美東時間週三,該股小幅回調0.18%,收報132.65美元,距離此前6月創下的135.58美元峯值依然只差「臨門一腳」。

 

但即便如此,有分析師認爲,市場仍然低估了英偉達。

英國資產管理公司Impax Asset Management的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Ian Simm表示,考慮到人工智能(AI)的繁榮將推動對其芯片的需求,Impax仍然認爲英偉達的估值被低估了。

Simm說,像其他科技巨頭一樣,英偉達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來推動其增長,從氣候的角度來看,持有英偉達也是有意義的。他說,隨着能源需求的持續增長,英偉達和其他公司開發的更高效的模型將對環境更友好。

英偉達在本月早些時候的一次活動中表示,該公司的Blackwell芯片將於今年開始向客戶推出,需要3千兆瓦的電力來開發OpenAI的GPT-4軟件。該芯片製造商表示,十年前,這一過程將需要5500千兆瓦的電力。

「英偉達節省能源的能力使它更有價值。」Simm補充說。

總部位於倫敦的Impax成立於1998年,在專注於向更可持續的經濟轉型的資產管理公司中,Impax已成爲一家巨頭。目前,這家資產規模500億美元的資產管理公司在其五種策略和基金的投資組合中持有英偉達。據Simm介紹,這包括其知名產品——「全球機會投資組合」(Global Opportunities portfolio)。

據悉,該投資組合僅持有40只股票,包括一些擁有多元化商業模式、在高增長市場運營、「處於某種原因」而不受歡迎的公司。

他說,英偉達之所以被包括在內,是因爲Impax認爲,「在人工智能不斷髮展的長期趨勢下」,英偉達被低估了。

Simm還表示,事實上,整個行業現在看起來都被低估了。他表示,隨着美國經濟軟着陸的可能性越來越大,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這有助於恢復信心。資本成本正在下降,消費者信心正在企穩,因此股票「看起來更具吸引力」。

根據Impax數據,隨着英偉達股價此前在6月份下跌,Impax持有的英偉達股份從第一季度末的140萬股增至9月底的490萬股,增長了兩倍多。

「我們只是低估了他們產品的市場潛力,」Simm在接受採訪時說:「Impax一直在尋找進入英偉達市場的途徑,但英偉達太貴了。直到出現拋售。」

Simm還表示,Impax正在從過去幾年的經驗中吸取教訓,更多地關注大型科技公司,因爲它正在尋找被低估的機會,以產生更大的回報。

「坦率地說,過去幾年我們的主要策略表現不佳,因爲我們一直在以合理的價格成長,遠離大型科技股投資的勢頭和炒作。」他說。

在過去的幾年裏,利率的飆升、能源危機以及「科技七巨頭」的崛起,使綠色投資變成了一場失敗的賭博。今年以來,Impax的股價下跌了近30%,而標普全球清潔能源指數(S&P Global Clean Energy Index)的跌幅也超過了10%。與此同時,標普500指數同期上漲了20%以上。

編輯/ping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2024年10月2日 星期三

華為被指為中國最大牛肉進口商 華為:消息不實

 https://unwire.hk/2024/06/15/huawei-beef/fun-tech/

近期網路上流傳著華為是中國最大的牛肉進口商的消息。華為官方已經回應,這一消息純屬謠言,並非事實。

 

華為官方微博 @菊廠阿華 表示,華為並非中國最大的牛肉進口商,這一傳言毫無根據。華為旗下的莫塞爾平台確實有銷售少量阿根廷牛肉,但這主要是為了服務華為員工及其家屬,並非大規模進口。

 

鳳凰網曾刊的一篇題為《中國目前最大的牛肉進口商是華為!這是怎麼回事?》的報導。文章提到華為的莫塞爾商城不僅賣牛肉,還提供葡萄酒等農產品,這讓不少網友感到驚訝。有分析指出,華為接受阿根廷客戶以牛肉等農產品抵債,主要是因為這些客戶缺乏美元或人民幣支付款項,華為擔心阿根廷披索貶值,因此同意以物抵債。這些牛肉隨後被運回中國銷售,換取人民幣,以減少匯率波動帶來的損失。

 

外國媒體也對此事表示關注。《Tom’s Hardware》報導指出,華為過去曾接受牛肉作為付款方式,並可能繼續這樣做。該報導還提到,華為創辦的莫塞爾商城總裁是華為創辦人任正非的兒子任平,這顯示華為在副業上的多元經營。雖然華為並非中國最大的牛肉進口商,但華為接受阿根廷牛肉作為付款方式,主要是為了應對匯率波動帶來的經濟挑戰。未來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變化,企業在跨國經營中可能會採取更多靈活的應對策略。

 

資料來源:IT之家

 

2024年9月30日 星期一

王弼: 資金流向有利中港股市

 https://www.property.hk/article_content.php?author=PHK_PETERWONG&id=131304&fbclid=IwY2xjawFnQgRleHRuA2FlbQIxMQABHesFwIddk5eTSdAwDkHD4f5T-KUZj6oH1U2EAYd2gyMe1qmATvF0e-z_UA_aem_saItEJfkoyg-sOrCOrEu3g

 上星期美股三大指數持續上升,標普500指數和道瓊斯指數繼續創出歷史新高,納斯達克指數則距離歷史新高仍有一步之遙。正如本欄之前預測,在11月美國總統大選前,執政民主黨應該不會想股市大跌,而華爾街精英大部份在意識形態上都親民主黨,所以應該會配合托住股市。另一方面,美國普羅市民亦對油價非常敏感,因此近期國際油價偏軟,營造低物價的良好氣氛,討好選民,油價和油股在大選前應會持續偏軟。

  不知有跟開本欄炒美股的讀者,會不會覺得美股絕大部份時間只會向上,偶爾出現調整,例如8月初的小型股災黑色星期一,如果沒有在調整前沽貨,當股市大跌時,感覺自然很不爽,但不愉快的時間通常很短暫,只十天八天時間便收復失地,

  有人說炒美股毫無難度,簡單地買入SPY,躺平也賺錢,王弼不知這是風涼話還是什麼。論難度,炒美股確實比炒港股容易許多,對於喜歡挑戰難度顯示身手的朋友而言,美股確實不夠刺激。然而,投資的目的究竟是什麼呢?是贏錢還是顯身手向難度挑戰呢?這可能真是很個人的決定,沒有絕對答案!但對本人而言,王弼自認膚淺,投資只為賺錢,唯有走容易走的路,美股能見度較高,因此較容易落重注。至於一些大上大落的市場,例如許多新興市場,忽然腰斬又突然暴升,要落重注就不容易,除非閣下擁有一般人沒有的消息渠道,但王弼身邊絕大部份的人,顯然沒有上述的優勢。

  雖然美股多年來不斷上升,但香港有參與美股的人仍屬少數,能直接受惠於美股牛市的港人更少,就算王弼認識的一些富豪級人物,也表示在美股的參與率不足,主要原因,是他們覺得美股很高令人卻步,應該等待時機,待美股大調整,才大舉掃貨,但老實說,如果在2020年新冠疫情股市大跌時沒掃貨,在2022年加息期納指大跌30%時也沒有掃貨,那就很難令人明白,究竟什麼是最好時機。王弼也曾經陷入這種迷思,但機緣巧合下開始大舉進軍美股,只要連續贏得幾舖,就開始培養出較好的投資心理,秘訣是不會貪心地把注碼疊上疊過關,而是一舖還一舖,當贏得十舖八舖的時候,對於偶爾輸掉一兩局,也不會太介懷而影響之後的情緒。

  基於培養出上述的投資心態,對於近期港股回勇,王弼又如何部署呢?對一些投資者而言,久旱逢甘露,港股升勢令人興奮之餘,也難免令不少人怕走雞(Fear of missing outFOMO),而FOMO心態可以令人追落後發達,也可以人摸頂,投資太過被情緒主導,始終不利長期表現。對於有一向投資美股的讀者,這幾年間應該過得不錯,應該不會有太多FOMO的心態,因此可以用較平常心來處理今次港股復甦的機會。具體怎麼炒,由於王弼多年來已習慣了取易不取難,實在於投資港股上已失去了觸角,若真的要投資港股,看來亦只會投資指數ETF。另外,早前跟一些國內學者討論過,自內地樓市下跌後,不少國內同胞有感擁鉅額卻苦無投資機會,因此今次在政府大舉刺激底下,人民把資金湧到股市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資金流向驅使下,今次中港股票上升確實比起過去幾年有優勢。

黃國英 信報 英眼狙擊 股市勁升變相大派消費券

 https://www1.hkej.com/dailynews/investment/article/3890325/%E8%82%A1%E5%B8%82%E5%8B%81%E5%8D%87%E8%AE%8A%E7%9B%B8%E5%A4%A7%E6%B4%BE%E6%B6%88%E8%B2%BB%E5%88%B8

中央出大招,港股升勢極之強勁,今次組合拳的模式,令人相信搞活金融市場的決心。如意算盤是透過股市間接派消費卷,股民賺到錢消費疏爽,零售業不必再嚴重內捲;上市公司容易集資,可以增加人力及生財工具的投入,從而形成良性循環。未必太多人夠膽入市拎,亦有可能平民百姓後知後覺,在升浪尾段才參與,結果一殼眼淚,平白讓外資高飛遠逸,但肯放膽一搏求變,總好過無了期陰乾死路一條。

參考兩年多前開關一役,前後大約兩個月,恆指由一萬六千幾炒到二萬二千幾,最後基本因素跟不上打回原形。今次有利條件是這段時間外圍升到爆,肯冒險的資金本錢更豐厚,有更大餘裕到港股參一把,而港股對比外圍價差更大。還有大部分環球基金港股持倉比例,比當年更加偏低,睇住人地賺錢自己無份的恐懼,絕對不比股災低,所以有智慧不如趁勢,一於炒到爆煲為止再算。

港股從來都是短命牛,沒有外圍那種長升長有的走勢,即使跟風炒,股份選擇依然十分重要。用回上次賽馬的比喻,港股中有不少嚴重退化的年長馬,只是評分跌得太低贏番一兩場。跟炒這類股份心理壓力相當大,一旦再次散水,坐艇隨時一世,最好避之則吉,內房股及不少消費股都包含在內。比較好的選擇,依然是科網巨頭、內險股以及和股市交投相關的公司。

只要政策不再倒行逆施,科網巨頭長遠多數有進步空間,有能力消化評分升幅。而且市值巨大,可以容納天量資金的配置,萬一要走亦比較快捷。內險股代客泊車兼內置槓桿,股市好就盈利好,不用投入太多本錢去搏。何況正如一個月前講,中期業績相當正面,行業規範化之後,前景比較樂觀。另外近期幾千億的成交,就算花無百日紅,亦顯示出港股有足夠籌碼俾人豪賭,交易系統可以負荷,真的只怕你唔來,所以交易相關公司的價值,的確有所提升。

在港股勁升的同時,日經指數夜期周五在決出新首相人選之後暴跌。類似情況,今年在印度及墨西哥都發生過,最後兩個市場同樣迅速化險為夷,希望日本也不例外。畢竟日本動漫全球影響力愈來愈大,亦有不少日資公司海外拓展,這些公司的前景,和首相人選關係有限,唯一是高端製造業的公司,很可能跟隨NVDA重新轉弱。對比之下,指數比重分佈較平均的東証指數,會比日經指數優勝。

有畏高症不想追港股,想扮勁逆市撈,不妨考慮日股。比較好的板塊,包括動漫及軍工,另外在中國市場參與度較高的零售股亦值得秤先。邏輯上透過股市間接派消費卷,就應該選擇中高檔的公司,股市分配財富必然不均,平民百姓較難贏,賺到也多數扮豪擦幸福感,所以必需品的改善只會有限。

基金持有Nvidia (NVDA)

2024年9月27日 星期五

股成交4千4百億,創歷史新高,港股的技術分析如何?留意港元有機會觸動強方對換保證(莊太量)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JvWRY8Sc88


 

【專訪】蔡金強:港人人均居住面積「羞恥性」,深層次改革只聞聲 #小金人 #蔡金強 (9月24日專訪)

【專訪】蔡金強:港人人均居住面積「羞恥性」,深層次改革只聞聲 #小金人 #蔡金強 (9月24日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O-ZualJos

 

【內容簡介】   香港樓價較20218月歷史高位累挫28%,聯儲開啟減息周期,坊間不乏「見底」甚至「久跌必彈」之聲,對此,奧陸資本總裁兼首席投資官蔡金強接受專訪時表示,聯儲點陣圖顯示聯邦基金利率2025年底為3.4%,即減幅約200基點,惟香港銀行未必跟足。

不過,鑑於香港人口仍在增加,且人均居住面積「羞恥性」的細小,以整個跌浪計,料住宅樓價再跌多5%左右可企穩。他說:「我不是太悲觀」。   

對於商舖和寫字樓,他則指,涉及香港經濟、供求變遷等結構性問題,並不會因聯儲減息而走出困境。他直言,香港無論體系或者經濟,都需要一個好深層次的改革,而近日亦聽聞連曾鈺成、譚耀宗都出來呼籲,要進行極其深遠的改革,「但好明顯是處於呼籲的階段,你連見到樓梯,你連見到人影都沒有」。   

 11月若再減50點子或令美「爆血管」     

又如何看美國經濟,他指,不少人捉字眼稱美國衰退,但事實上美國經濟是非常強。因此,如果聯儲如11月在被華爾街挾持減息50點子,或令已然「高血壓」的美國經濟「爆血管」,甚至通脹於明年34月重臨。